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18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01.
对四川石渠县首次分离鼠疫菌的鉴定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省石渠县首次从自毙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疑似鼠疫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被试菌株具有鼠疫菌特有的形态染色特征及培养特性;在22℃培养能被鼠疫噬菌体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甘油(+)、鼠李糖(+)、密二糖(+),麦芽糖(+)、脱氮(-);毒力因子为FI^+、Pgm^+、PstI^+、VW^-;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MLD)介于10^3 ̄10^5之间,在具有鉴别意义的试验项目上能与假结核菌区别,根据我国鼠疫  相似文献   
102.
根据青藏高原疫源地内582株鼠疫菌发酵鼠李糖、甘油、麦芽糖、蜜二糖以及脱氮作用的不同,可将该疫源地的鼠疫菌划分为3个生化型,即Ⅰ型麦芽糖阳性株,分布于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储存宿主的青海各疫区及西藏那曲地区;Ⅱ型麦芽糖阴性株,分布于青海祁连山东部的祁连、门源地区;Ⅲ型数量极少,宿主皆非旱獭,分布无规律性。鼠疫菌的毒力特征为FI~+,PstI~+,Pgm~+(97.35%)、VW~+(96.11%)。对实验动物的毒力试验除3株外,均系强毒菌,其毒力降低与VW及Pgm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在青海的分布面积约为18万km’,境内地势高耸,海拔多在3500~4000m以上.5000m以上地区仍有旱獭分布。疫源地大部分地区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牧业区,居民以游牧为主。旱獭鼠疫在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中,88.04%发育在高寒草甸景观带内,高山草原带次之占9.35%,高寒草原景观带仅占2.61%。旱獭在整个地面活动期间均有鼠疫流行,某些地段每年都有鼠疫动物病的发生,其流行表现出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流行过程也比较猛烈。染疫动物除早獭外,还波及其它啮齿类、食肉类和有蹄类,使多种动物参…  相似文献   
104.
我们对青海省海晏县东达村进行氟病监测时,测定了病区物对照人群血、尿中的十个生化项目,得到如下结果:病区人群尿中磷含是于对照区(P〈0.01),血中乳酸氢酶(P〈0.001)和碱性磷酸酶(P〈0.005)病区高于对照区。说明氟离子侵入人体后,不但损害骨骼,还损害酶系统和磷的代谢。所以,把生化项目列入监测内容,有助于了解病区病情轻重和病情动态,为防治和科研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本项研究是为由旱獭皮能否引起人群感染鼠疫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细菌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2953张喜马拉雅旱獭皮、297只旱獭尾、567只旱獭足的检验结果表明,仅有2份旱獭皮材料经复判确定为鼠疫F1阳性,其滴度分别为1:100和1:200,但将其接种小白鼠未分离到鼠疫菌,余者皆为阴性结果。实验感染之旱獭剥皮后随即取材检验的阳性率为100%;旱獭皮最后一次检菌阳性率为98.3%,其中一份为阴性结果;旱獭皮检苗转阴后取材检验F1抗原的阳性率为26.6%。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和滴度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F1抗原在旱獭皮上的存留时间显然要长于鼠疫菌在其上的存活时间。研究指出:必须严禁在活动疫源地内狩猎旱獭,要延长旱獭皮在现场的存放时间,要加强对狩猎人员和经营旱獭皮贸易人员的管理,对其进行必要的鼠防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06.
缺碘地区正常儿童的智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使用《中国比内测验》测查缺碘地区正常学龄儿童智力状况,发现他们平均智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非缺碘地区)。同时应用精神运动功能试验、电测听仪检测发现还存在神经系统的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107.
青海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省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方法 于 1988~ 1991年间 ,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2 0个县 (市 ) ,32个调查点的 42 9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 查出感染者 884人 ,感染率为 2 0 .6 1%。海东农区儿童感染率最高 ,为 2 5 .0 9% ,城市片区最低 ,为 11.70 %。男、女蛲虫感染率为 18.87%和 2 2 .45 % ,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意义 (X2 =8.40 90 ,P <0 .0 1)。 0~ 6岁和 7~ 12岁组感染率分别为 15 .91%和 2 5 .0 5 %。民族分布中 ,以回族蛲虫感染率最高 ,为 2 6 .2 3%。撒拉族最低 (6 .48% )。结论 调查表明 ,我省儿童蛲虫感染较严重 ,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8.
食盐加碘是我国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最基本措施,为提高各地盐碘测定的质量,加强盐碘测定的质量管理,确保碘盐测定的准确性和资料可比性,我们曾于1995年开始了盐碘参考物质的研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物质研制的规范要求,主要解决参考物质的准确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按国家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定值,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确定参考物质参考范围。该参考物质已应用于1995,1997,1999年连续三年的全国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中的盐碘测定实验室的质量评估。现将该参考物质的研制及应用报告如下:1参考物质的制备 选择适合标准的食…  相似文献   
109.
从青海、吉林分离的148株强毒和中等毒力的鼠疫菌株中,用氯化血红素法选育了一株弱毒鼠疫菌061株。其生物学特性、残余毒力、遗传稳定性、对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力等均达到作为活菌苗的技术要求。最小免疫剂量的保护效果与通用的EV株相似;最大攻击剂量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EV株,可保护毒菌141株10亿活菌的攻击;免疫持续时间可维持3~6个月;加强免疫后,可保护毒株50亿活菌的攻击。用061菌株和EV株按常规免疫豚鼠,其抗体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菌悬液的F1抗原含量061株为18.55ug/ml,比EV株11.29μg/ml高30%以上。作者认为可作为鼠疫活菌苗,用于人类鼠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用方差检验、相关系数的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法,研究了甲状腺素治疗对青海省24例地克病的发育商、内分泌和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治疗后各指标变化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应人能、TT_4、TSH、头围。②言语能、应物能、动作能、站高、坐高、体重、指间距、顶耻距、颈围、胸围、耻跟距等指标值的治疗后变化规律呈线性发展趋势。③治疗后地克病对TSH、TT_4的影响减小。④治疗前、后,观察地克病病情的严重和恢复程度,体征指标均占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