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75例新生儿HIE的窒息程度、临床分度、头颅CT、治疗与转归。 【结果】  75例中有出生窒息者 5 0例 (66.7% ) ,兴奋或激惹者 43例 (5 7.3 % ) ,抽搐者 3 0例 (4 0 % ) ;1、5minApgar评分与新生儿HIE临床程度显著相关 (P均 <0 .0 0 5 ) ,5minApgar评分与治疗转归相关 (P <0 .0 5 ) ;临床与头颅CT分度显著相关 (P <0 .0 0 5 ) ,但二者并不一致 ;临床严重程度与治疗转归相关 (P <0 .0 5 )。 【结论】 在新生儿HIE诊治中 ,应注重临床病情动态观察 ,结合孕期、生产情况、头颅CT等及早发现、早期干预治疗 ,避免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2例疑似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IgM抗体与EBV-DNA。结果:182例疑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抗体检测阳性率(P<0.01)。对84例EBVIgM抗体与EBV-DNA阳性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后7d及治疗后10d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检测阳性率(P<0.05),而治疗后14d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与EBV-IgM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IgM和EBV-DNA检测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EBV-D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杨健  张景安  白润芳 《医学争鸣》2004,25(11):1053-1055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并观察早期干预对HIE患儿肌力发育、骨密度、骨结构和骨量储备情况.方法:将6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常规育儿组(30)例,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0~18 mo的以"专业指导和家庭互动"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 mo进行智能发育检测和骨强度测定.结果:①干预组6 mo,1岁和1.5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常规育儿组高﹙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组1岁、1.5岁时骨强度(SOS)值比常规育儿组高(P<0.05);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 ①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②早期干预不仅可提高智能,还可促进患儿肌力发育,加强骨密度、骨结构和骨量储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小儿惊厥发作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小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惊厥发作患儿41例,于患儿惊厥发作后4小时内与24小时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浓度.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浓度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全面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性发作后4小时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的浓度分别较发作后24小时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079、9.126,均P=0.000);癫痫局灶性发作在发作后4小时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浓度为212.38±45.19pg/mL,与发作后24小时的161.71±56.60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氨基末端脑钠肽的浓度变化相关(r=-0.55,P<0.01).结论 癫痫全面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性发作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可区别于儿童期癫痫局灶性发作,对惊厥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环境香烟烟雾是否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对一个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了评价。其中病例1356例、对照1383例。与非吸烟者(且终生无居室环境香烟烟雾暴露)相比,环境香烟烟雾暴露、主动吸烟、主动和被动吸烟患乳腺癌的比数比无实质性升高。与吸烟配偶生活达27年以上的非吸烟者的比数比值显著升高,尽管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在仅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妇女中,主动与被动吸烟者的比数比值均升高。资料显示,环境香烟烟雾对乳腺癌的效应仅限定在选择性的亚人群妇女,如配偶长期吸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法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3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分为高危脑损伤组(A组),共157例;"正常"早产儿组(B组),共77例。在生后3、7、14、28d进行NBNA评分。【结果】A组在生后4个时间点的NBNA评分低于B组,在28d时(校正胎龄达足月)的评分均小于36分;B组大于36分,其34、35、36周胎龄组大于37分。随评分日龄增长,两组NBNA评分均逐渐增加。其中A组35、36周胎龄组在生后14与28d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胎龄组内任意两个时间点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胎龄组内任意两个时间点间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增幅为33周34周35周36周,呈减速增长。【结论】NBNA评分可以反映33周以上早产儿脑发育的状况和发展规律,及其脑损伤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焦丽  陈彩平  李林瑞  胡伟 《武警医学》2011,22(3):208-211
 目的 对不同接种方法 构建的小鼠L1210白血病模型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选择基本符合L1210细胞生物学特性,且一致性更好的接种方法.方法 常规培养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分别给DBA/2 小鼠以静脉(A组)、皮下(B组)及腹腔注射(C组)3种途径接种,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定期计数各组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量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取濒死小鼠的肝、脾、肺、肾等脏器称重并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各组小鼠成瘤率均为100%,A、B、C 3组成瘤天数分别为:14、7和14 d;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253±310)、(256±192)、(181±187) d.接种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分别增加至(1832±201)、(2220±388)、(2796±713)×109/L,接种后3周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分别增加(2201±1196)×109/L (A组)和(7023±304)×109/L(B组);外周血涂片中均可见白血病细胞;各组濒死小鼠肝、脾有弥漫性白血病细胞浸润,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肺和肾内有少量白血病细胞浸润,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肺脏有明显出血.结论 静脉、皮下、腹腔注射体外培养的L1210细胞于DBA/2小鼠均可成瘤.皮下注射成瘤时间短,存活时间长,可见明显的瘤结节;腹腔注射成瘤时间长,存活时间短,与L1210细胞传代的接种方式一致;静脉注射成瘤时间长,存活时间也长,与白血病血行播散的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先天性铅中毒对仔鼠胃、十二指肠及空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MM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建立先天性铅暴露模型,其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监测雄性仔鼠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IMMC,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胃肠黏膜及血浆CCK-8、MTL的表达或水平变化。结果 胚胎期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窦部、十二指肠及空肠IMMC Ⅲ相波幅增加,Ⅱ相时程缩短,Ⅲ相时程延长并导致总时程增长。NG、LG、HG组仔鼠胃窦、十二指肠、空肠部IMMC Ⅲ相时程与波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NG、LG、HG组仔鼠胃窦部黏膜CCK-8表达依次增加而MTL表达逐渐减少(P<0.01),而十二指肠近端黏膜MTL、CCK-8表达均增加。铅暴露组仔鼠血浆CCK与MTL水平均升高,NG、LG、HG组CCK与MTL的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天性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肠动力受损,CCK及MTL在胃肠及血液中不同分布和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口蒙脱石散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70例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2组3d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2.7%,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癫是以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疾病 ,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就难治性癫的治疗方面综述如下。一、药物治疗 传统抗药对于大部分癫的治疗是有效的 ,但仍有 2 0 %~ 30 %不能有效控制。近年来采用新型抗药治疗难治性癫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如下 :1.氨己烯酸 (vigabatrin) :不可逆性γ 氨基丁酸 (GABA)转氨酶抑制剂 ,能明显提高脑内GABA的活性 ,对于成人或儿童的部分性发作 ,尤其是复杂性部分性发作疗效肯定 ,Baulac通过对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