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5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94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志良 《中国医药》2009,4(4):260-261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环磷酰胺对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接种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66的小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川芎嗪组、联合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1次/d;环磷酰胺组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0.2ml/只,1次/3d,连续18d;川芎嗪组腹腔内注射川芎嗪0.2ml/只,1次/d,连续18d;联合组为川芎嗪组和环磷酰胺组治疗的联合。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实验19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量小鼠肿瘤质量,计算出肿瘤抑制率以及肿瘤坏死率。结果环磷酰胺组、川芎嗪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抑制率升高,联合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川芎嗪组(P〈0.01)与环磷酰胺组(P〈0.05)。联合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与川芎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生存质量优于环磷酰胺组。结论川芎嗪和环磷酰胺对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张欣  安煜致 《中国医药》2009,4(6):427-428
目的通过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并取10例炎性假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6.45%(35/62),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E—cad在是否有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ad表达下调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这个因子可成为潜在的判定因素。检测E-cad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张艳  闵连秋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6):506-507,51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单纯缺血组、PC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局灶性脑缺血24 h后处死大鼠,计算脑含水量和脑梗死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单纯缺血组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1) 而PC各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减小梗死面积(P〈0.05 vs P〈0.01),且以中、高剂量组更为明显,但PC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可减轻脑水肿程度、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X线平片、CT及磁共振观察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表现,探讨其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 对50例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分别进行X线平片、CT及磁共振平扫.X线平片(20例)、CT(20例)、MRI(10例),比较三种影像学的不同表现.结果 X线平片20例,均表现为股骨头持重区骨小梁增粗且模糊不清,持重部位呈斑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影,本组均可见(占100%).CT扫描20例,平扫均表现为股骨头形态塌陷,其中显示高密度硬化4例(占20%),股骨头碎裂,显示高密度区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呈高低混杂密度改变有3例(占15%).MRI扫描10例,T1WI呈斑点状或小囊状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本组4例,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低、等、高混杂信号,本组3例,股骨头塌陷、变形,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形低信号3例.结论 MRI能及时发现X线平片和CT呈阴性的病例,而在MRI上显示双线征,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法:根据每个病人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分别采用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人术后辅以中药治疗。经术后随访观察,对其疗效进行JOA评分总结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36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平均2年6个月的随访,JOA评分优良率达到92%,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取得颈椎病良好疗效的关键。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骨化等退变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根据病人的影像学改变、是否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否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椎管狭窄的范围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病例必须结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而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的病例则必须进行前或后路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6.
1 临床资料及方法自 1995年到 2 0 0 0年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 189例。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115例。最大年龄 89岁 ,最小年龄 10岁。干部 83例 ,农民 11例 ,工人 49例 ,家务 46例。头部 2 1例 ,胸部 99例 ,腰部 2 3例 ,四肢 30例 ,其他部位16例。发病时间在 2周以内的 134例 ,2到 4周的 2 7例 ,4周以上的 2 8例。对 189例随机分三组治疗。第一组用抗病毒药及营养神经药进行治疗 ,为药物组 ;第二组用抗病毒药及神经阻滞法 ;第三组用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是根据疱疹部位 ,阻滞其向心端 ,用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 进行神经阻滞。效果评定以…  相似文献   
107.
E-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随着研究的深入,E-选择素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文章详细介绍了E-选择素的结构、基因表达与调节,并探讨了近年来的E-选择素的功能、E-选择素与疾病相关性等研究进展,为E-选择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在整形外科中耳再造的难度较大 ,因为耳廓结构特殊 ,覆盖皮肤较薄 ,内含软骨支架。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研究和应用 ,解决了覆盖组织问题 ,但支架的选择仍有不同说法。找到一种可保持美丽外观又具有一定弹性、强度的材料 ,是十分重要的。自体肋软骨一直是耳再造支架的首选材料 ,但对人体有所损伤。随着科技的发展 ,硅橡胶制品逐渐成为整形外科的填充材料 ,但它存在组织相容性欠佳等缺点。近年从国外引进几种聚乙稀制品 ,不断应用于临床。现就近年我科在耳支架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自体肋软骨用于耳廓支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我国亦广泛…  相似文献   
109.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合理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提高治愈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模型组:连续5d灌胃生理盐水2 mL/d,然后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模型。②苯那普利组:连续5d灌胃苯那普利[10mg/(kg&;#183;d),溶于2mL水中],然后同模型组造模。③假手术组:连续5d灌胃生理盐水2 mL/d,然后同前手术,但不置线阻塞血管。各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的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结果: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1.66&;#177;0.10),(1.2l&;#177;0.11),(0.85&;#177;0.07)μg/L,F=8.93,P=0.00],但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②白细胞介素6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151.80&;#177;10.78),(119.10&;#177;7.82),(80.30&;#177;5.97)ng/L,F=13.87,P=0.00],但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③内皮素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210.50&;#177;11.78),(166.60&;#177;6.71),(130.50&;#177;6.34)ng/L,F=15.49,P=0.00],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伴有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和内皮素的增高,由此导致并加重脑损伤。苯那普利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各细胞因子及内皮素水平,起到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