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414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446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43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4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3组各18只,建立大鼠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模型。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分别于建模后1、3、7 h(每个时间点6只)下腔静脉采血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中毒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的海马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和血清MDA含量逐渐下降(P<0.05),而血清SOD活性逐渐升高(P<0.05)。结论高压氧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抑制HIF-1α的表达有关,且高压氧干预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早期右半结肠癌手术范围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根治性切除24例右半结肠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LRT)检获手术标本的淋巴结;HE及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分期各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24例标本共检获淋巴结492个,平均20.5个/例。HE检查转移率41.6%(11/24),淋巴结转移度12.4%(61/492);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转移率66.7%(16/24),淋巴结转移度17%(87/492)。随着浸润深度加深,中枢方向及肠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有增高趋势。肠旁淋巴结主要转移在距离肿瘤10 cm范围内。pT1期者N1、N2、N3各站中及肠旁无淋巴结转移,pT2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在N1、N2站及肠旁10 cm以内,无一例转移至N3站及肠旁>10 cm组。结论 LRT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该技术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能较精准的检测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明确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结肠癌的治疗;针对早期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如T1、T2期者),尤其是肝曲结肠癌,可采取缩小范围的手术。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TNMⅡ~Ⅲ期的乳腺癌45例,采用TE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结果化疗结束后,本组CR 2例,PR 34例,SD 6例,PD 3例,有效率80%(36/45);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a期11例、Ⅱb期16例、Ⅲa期9例、Ⅲb期2例,与化疗前比较,P均<0.05。化疗前,pAKT高表达33例,化疗后为12例,化疗前后比较,P<0.05。TE方案化疗效果与癌组织中pAKT表达有关(r=0.45,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效果较好,其机制与抑制PI3K通路的关键蛋白pKA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虎杖膏对高渗药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24只新西兰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各8只,均于耳缘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采用20%甘露醇2.5 mL/kg静脉输注制作动物模型.输注20%甘露醇前,虎杖膏组采用虎杖膏局部外敷、乙醇组采用75%乙醇外敷、空白对照组无干预.连续给药3 d后通过肉眼观察及光镜下分析评价各组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第1~3天三组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虎杖膏组、乙醇组静脉炎严重程度轻于空白对照组;3 d时三组的病理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虎杖膏组、乙醇组在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血栓形成4个方面轻于空白组,虎杖膏组与乙醇组比较,在炎细胞浸润、血栓形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的虎杖膏、乙醇外敷可有效防治甘露醇所致静脉炎,虎杖膏外敷防护效果优于乙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20例下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骨干固定15例、跨膝关节固定5例;单臂单钉固定3例、双钉固定17例。结果20例患儿获得3~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周)。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满意,无骨骺损伤及骺板早闭发生,未发生固定针松动。1例未遵医嘱于6个月后方拆除固定架,行功能锻炼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恢复;2例出现针道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科收治的150例产妇,在产妇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和观察组(家庭化护理模式),每组均7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①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产妇的自然生产率(90.67%)远远高于对照组(64.00%)(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可以缓解、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自然生产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 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13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的单节段(L4/5)患者共43例,获得随访的2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ry disability index,ODI)、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及椎间髓核信号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估。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分别改善了84.9%和71.1%,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减小、椎间隙高度增高(P<0.05);头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椎间髓核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优越的手术方式,它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而且稳定椎体的基础上保留部分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了各节段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的石蜡切片标本中VEGF和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VEGF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40)和65%(26/40);VEGF和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VEGF和nm23‐H1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相关(P>0.05)。结论 VEGF、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VEGF、nm23‐H1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对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1873株流感嗜血杆菌,采取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检测了解其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于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药物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药物;流感嗜血杆菌对于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不高。结论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于现今所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有效进行临床指导用药,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