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8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在基因工程菌中实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 H7紧密黏附素(intimin)保护性片段(Int281)的高效表达,并进行抗原性的初步分析.方法:应用PCR从EHEC O157∶ H7基因组中钓取int281基因,插入pMD18-T克隆载体.克隆质粒测序鉴定后,采用NdeⅠ、Not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pMD18-T-int281质粒获得int281基因,连接同样经过双酶切的pET-22b( ).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和Western 印迹验证免疫学活性后,重组Int281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PCR扩增得到843 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 )-int281经酶切鉴定及测序与预期序列一致.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25%.变性复性后经镍柱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免疫印迹检测显示,重组Int281片段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O157∶ H7多抗.免疫小鼠抗体效价达1∶ 106.结论:重组Int28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制备相应的抗体及研究其对EHEC O157∶ H7黏附定植的被动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医用外科口罩生物防护效果测试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医用外科口罩性能的优劣而建立医用外科口罩的生物气溶胶防护效果的测试方法.方法:选择适当微生物作为指示生物,进行气溶胶的发生、采样、培养,根据医用外科口罩细菌的过滤效率而检测其防护性能和安全性.结果与结论: 建立了针对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性能的生物学测试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据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对多家的送检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的合格率并不高.这种测试平台针对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性能的优劣,统一了评价标准,筛选了合格产品,满足了对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无溶血活性的猪溶血素突变体,并对制备蛋白进行功能评价。方法:根据猪溶素的晶体结构,采用定点突变分别将其353位脯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重组表达的突变体蛋白采用镍柱亲和层析进行柱上复性后,评价纯化蛋白的溶血活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获得三种猪溶素突变体,SLY(P353A),SLY(P353L)和SLY(P353V)。溶血试证明SLY(P353V)无溶血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动物实验显示SLY(P353V)具有免疫原性。结论:猪溶素突变体SLY(P353V)无溶血活性,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从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SSU05 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含量.结论:SSU05_0272调控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2009年7月4日在海南省五指山作蠓类调查,采获的蠓类中有1只微小浅色的雄蠓,经分类研究确认是蠓科(Ceratopogonidae)蠓亚科(Ceratopogoninae)的新属,命名为华蠓属Sinicohelea Yu,Wang et Tan gen.nov.),其模式标本是1只雄虫,命名为选举华蠓Sinicohelea xuanjui Yu,Wang et Chen n.sp.),此蠓的主要特征:眼裸无毛,触须第3节基部密布感觉器;翅狭长,仅1个较宽的径室,无中2脉,中3+4脉和肘2脉,大毛仅见于翅前缘、径脉以及中1脉中部和肘1脉基部.各足一致浅色,爪細長,基部有显著膨大粗鈍的爪基齿,其上有柔毛;前足胫节端部有一列短小梳齿.雄虫尾器第9背板桃形,第9腹板后缘中部有1长而端园的突出,向后延伸覆盖阳茎中叶;阳基侧突全分离.属、种名词源:取希腊文中国Sinicus,命名新属,新种以模式标本采获者徐选举先生之名命名,以表示对其给予本研究工作热情支持的敬意.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6.
中国的血蜱属嗜鸟血蜱亚属已知有3种,即嗜鸟血蜱 Haemaphysalis (Ornithophilis) ornithophila Hoogstraal et Kohls,板齿鼠血蜱 Hae.(Or.) bandicota Hoogstraal et Kohls,钝刺血蜱 Hae.(Or.) doenitzi Warburton et Nuttall,加上本文报道的中国新记载种,啄木鸟血蜱Hae.(Or.) megalaimae Rajagopalan,共4个种,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7.
为在口岸传染病防控方面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对境外的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传人我国口岸的风险建立评估方法和体系。结果显示,通过对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进行有效评估,分析传染病传播模式和趋势,确定输入输出风险等级和主要防控环节,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在重点地区口岸和重点环节采取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媒介生物以及携带病原体的传播。引入风险分析理论,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有效减少传染病疫情所带来的危害,保障我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8.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蠛蠓属的研究报道,分析探讨了世界已知175种蠛蠓的分布概况,叙述了中国已知68种蠛蠓的分布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制备抗乙型流感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特异、灵敏、简便的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鸡胚接种法、ELISA方法、免疫扩散法、血凝抑制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乙型流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分泌的单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抗体亚型,特异性及灵敏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乙型流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G11、4F9、8G6;制备的抗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无鼠源病毒污染;抗体亚型为IgG2a亚型,轻链均为κ链;对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与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结论制备的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为临床乙型流感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流行病调查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不同空斑特性病毒致病力的差异,为禽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方法利用病毒蚀斑技术,从A/Beijing/01/03(H5N1)(BJ01)病毒中分离纯化不同蚀斑特性的病毒——较大和较小蚀斑病毒。采用纯化的大、小斑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并记录感染后14d小鼠体重和死亡数变化,分析大、小斑病毒致病力的差异。结果 BJ01株原始病毒呈现大小不一的混合斑状态,从BJ01株分离纯化了大斑病毒L1、L2和小斑病毒S1、S2、S3,其中小斑病毒S1和S2的致病力较强,大斑病毒L1和小斑病毒S3的致病力较弱,大斑病毒L2病毒致病力最弱。同种空斑特性的病毒致病力差异显著,不同空斑特性病毒在致病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H5N1病毒的空斑大小与病毒致病力没有线性相关性,但可以根据空斑大小,利用蚀斑技术分离纯化出致病力差异明显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