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70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58篇
预防医学   95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甘肃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甘肃省13个监测点抽取78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方式等信息,通过体检获取体质指数、腰围等。最终分析了7607名成年人腰围水平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描述中心性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前期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职业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9岁,其中男性3216名(42.3%),女性4391名(57.7%)。甘肃省成年男女性腰围分别为(84.7±10.3)cm和(81.3±9.5)cm;随年龄增长,女性腰围呈增长趋势,由18~44岁组78.6 cm增至60岁以上组83.5 cm;随文化程度的提高,男性腰围逐渐升高,由文盲/半文盲组82.7 cm增至大专及以上组87.6 cm(P<0.001),女性腰围逐渐下降,由文盲/半文盲组81.9 cm降至大专及以上组77.6 cm(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男性腰围越高,由<5000元组83.0 cm增至≥18 000元组85.9 cm;职业人群中男性以企事业单位职工腰围最大(88.9 cm),女性则以企事业单位职工腰围最小(79.0 cm)。中心性肥胖率为32.6%(标化率28.8%),男女性分别为30.9%(标化率28.8%)和33.9%(标化率28.8%)。中心性肥胖前期率为18.1%(标化率17.6%),男女性分别为16.2%(标化率16.0%)和19.5%(标化率18.5%)。随年龄增长,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由18~44岁组22.6%增至60岁以上组45.3%。随文化程度升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由文盲/半文盲组23.0%上升至大专及以上组42.5%(P<0.001);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则逐渐下降,由文盲/半文盲组36.1%降至大专及以上组20.1%(P<0.05)。随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男性中心性肥胖上升,由<5000元组23.8%上升至≥18 000元组的35.5%。职业人群中,企事业单位男性职工中心性肥胖率最高,为48.5%(P<0.001),女性中企事业单位职工最低,为25.8%(P<0.001)。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男性腰围分别为(88.3±7.4)cm和(98.8±8.3)cm,女性腰围分别为(84.4±6.7)cm和(94.5±8.1)cm;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和87.7%,女性分别为47.3%和93.9%。在非超重/肥胖人群中,仍有6.0%的男性和9.8%的女性为中心性肥胖。结论甘肃地区中心性肥胖在成年人群广泛流行,男女性腰围均值已接近或超过中国中心性肥胖前期切点水平,中心性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年人中肥胖主要是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城县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对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2008—2013年庆城县城乡饮用水水质共检验水样1 412份,总合格率为50.28%,6年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农村(64.71%)高于城区(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集中式(χ^2=122.52)、分散式(χ^2=10.6)供水合格率农村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枯水期、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8.64%和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5);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游离余氯4项,且不同年份(χ^2=0.57)、城乡(χ^2=1.08)、枯水期和丰水期(χ^2=2.50)、不同供水方式(χ^2=0.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庆城县城乡饮用水特别是城区饮用水总合格率偏低,饮用水水质受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和水质消毒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43.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高血压患病状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饮用水元素与高血压患病关系,为制定卫生支持性政策和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依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2008—2017年甘肃省庆阳市包虫病疫情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2008—2017年庆阳市的包虫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8—2017年庆阳市累计报告病例6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2/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85,P0.01),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47.504,P0.01),主要分布于环县、占97.00%,年均发病率16.49/10万;女性(2.87/10万)高于男性(1.8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91,P0.01),男女性别比为1∶1.46,病人最小4岁、最大88岁,平均54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χ2=876.925,P0.01),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占87.85%,以农民为主、占95.67%;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间隔1~2 334 d不等、平均159 d;县、乡级诊断538例、占89.52%,医疗机构诊断480例、占79.87%,以县、乡级医疗机构诊断为主。结论近十年来庆阳市包虫病疫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以农村中老年人群发病为主,环县等个别地区发病率仍然很高,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包虫病联合防控力度,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流行,遏制包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观察与不良反应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8月),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每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不良反应发生率30%(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麻风病患者的综合效果,为制定麻风病防治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法对各年度高危人群现场检查、线索调查、年度随访记录的方式,对庆阳市1986—2014年31例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以临床疗效为主的综合效果观察评价。结果接受联合化疗者31例,其中瘤型19例、界线类偏瘤型4例、界线类4例、界线类偏结核1例、结核样型3例;疗程最长6.50年,最短半年,平均疗程2.87年,治疗期间死亡2例,连续监测随访至201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联合化疗药物效果比较可靠,疗程缩短、治愈率高、无复发,是目前抗麻风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手足口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中药治疗。然后分别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9%,显效率90.6%;对照组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75.0%,显效率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总病程缩短2 d左右。结论中西医结合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结果,评价监测系统敏感性及疫苗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AEFI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秦州区AEFI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6—2020年秦州区共报告AEFI 649例,总报告发生率为67.85/10万,5年间报告发生率分别为67.03/10万,64.26/10万,72.59/10万,90.11/10万和53.39/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9 953,P<0.05);AEFI均为一般反应,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秦州区22个镇(街道)均有报告,覆盖率达100.00%,各年每月均有报告,以6—8月和12月居多(352例、占54.24%);年龄以1~4岁儿童为主(317例、占48.83%),其次为<1岁儿童(283例、占43.61%);AEFI发生时间多在接种1d内,共计566例、占87.21%;报告AEFI较多的疫苗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224例、报告发生率138.37/10万,A群“流脑”多糖疫苗(10...  相似文献   
50.
<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特定的一部分,在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鉴别抵抗能力。因此,家庭环境对他们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某县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