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51.
<正>局部解剖学教学解剖纵隔标本时,发现1例左头臂静脉注入冠状窦并奇静脉缺如的变异,此例同时伴有心静脉系的异常。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纵隔。发现其左、右头臂静脉并未汇合成上腔静脉,分别于纵隔两侧下行(图1),右侧注入右心房,左侧注入冠状窦。左、右头臂静脉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右头臂静脉起始处直径17.0 mm,垂直下行穿纤维心包,注入  相似文献   
52.
为进一步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机理,将分布至大鼠胃的迷走神经节前纤维于胃壁切断,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以下的观察:1.用CB-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切断的迷走神经是否再生;2.用透射电镜观察胃腺壁细胞和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3.用组织学方法和扫描电镜观察胃粘膜的变化;4.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壁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  相似文献   
53.
54.
用35只大鼠以放射自显影法研究了杏仁复合体对前脑基底部和下丘脑的传出联系。杏仁外侧核、杏仁基底外侧核的投射纤维组成终纹的腹侧部,其连合后纤维投射到终纹床核外侧区,其连合前纤维投射到伏隔核、无名质、腹侧壳核、嗅结节和黑质外侧区。杏仁内侧核,杏仁后皮质核的投射纤维组成终纹的背侧部,连合后纤维投射到床核内侧区,连合前纤维投射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壳部.乳头体前腹核、伏隔核、无名质,腹侧壳核和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的投射纤维经过终纹的腹背侧连合后纤维终于终纹床核内侧区和外侧区。连合前纤维投射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壳部、乳头体前腹核和下丘脑外侧医。杏仁复合体各亚核都发现有经前连合的纤维,越边终于对侧终纹床核或加入对侧终纹。  相似文献   
55.
本文将内侧杏仁核分为5个亚区:即前背亚区、前腹亚区、中背亚区、后背亚区和后腹亚区。细胞构筑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性大鼠内侧杏仁核的吻尾长度(1.440mm)、体积(0.6485mm3)、细胞总数(50421个)均显著大于雌性(吻尾长度为1.320mm,体积为0.5326mm3,细胞总数为43922个)。并且证明内侧杏仁核的5个亚区中.雄性大鼠后背亚区的吻尾长度(0.510mm)、体积(0.1519mm3)、细胞总数(13331个)都显著地大于雌性(吻尾长度为0.375mm、体积为0.0774mm3、细胞总数为8655个),而其它亚区无上述性别差异。另外,雄性大鼠内侧杏仁核及其后背亚区和后腹亚区的细胞密度小于雌性。上述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内侧杏仁核具有性双形性,且此性双形性主要表现在后背亚区。将HRP注入一侧内侧视前区,在同侧内侧杏仁核各亚区内标记细胞的平均数及其占内侧杏仁核内标记细胞总平均数的百分比为:后背亚区为107.4个,占58%;后瓜亚区为42.1个,占21.2%;前背亚区为16.毛个,占8.8%;前腹亚区为13.6个,占6.7%;中背亚区为9.6个,占5.3%。进一步提示后背亚区可能是内侧杏仁核与性功能有关的主要功能部位。  相似文献   
56.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大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部内侧区和外侧区神经毡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外侧区神经毡有髓纤维多为直径大于1.2μm的粗纤维、髓鞘厚度不等;树突直径多在1.2 ̄1.5μm之间;突触型式以轴-树突触占优势,易见多个轴突终扣与同一树突变形成突触或突触复合体,亦观察到轴一体突触、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内侧区神毡内有髓纤维分布稀疏,多为0.6 ̄1.4μm的薄髓纤维;树突数量多,  相似文献   
57.
在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形态学研究方面,首次应用钨酸钠(ST)作为稳定剂,以TMB—ST作为成色方法用于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法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构筑。通过对过氧化物酶—TMB—ST法、碱性磷酸酶法(钙铅法)和腺苷三磷酸法8种组织化学法所显示的大鼠脑及脊髓微血管构型的比较观察,以及应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和光镜下体视学测试系统对微血管的计量学分析比较,表明:过氧化物酶—TMB—ST 法是显示中枢神统微血管的良好方法,具有反应灵敏、产物稳定、方法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8.
尼氏(NiSSL)染色法是应用碱性染料显示神经元胞体的一种常规方法,广泛应用于脑内核团的定位、核团内神经元的类型、分布和计量学分析。尼氏染色多采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但上述切片法由于组织收缩较剧、难以制作大块组织切片、以及切片易破损、切片厚度不匀等缺点。而火棉胶包埋可改善上述不足,得到质量较高的切片,其缺点是不易制作连续切片。我们在人类脑干核团的计量学研究中,在以往染色程序的基础上,制作了脑干连续火棉胶切片,并对染色程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得到了较理想的染色效果,现将我们的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连续切片的制作:我们采用两人切片法,  相似文献   
59.
钻孔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比较不同数目钻孔术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用中国白兔24只,在股骨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分别施行10孔和5孔钻孔术,术后4、8周取材,做组织学及电镜观察,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0孔、5孔和对照组的优势修复组织分别为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加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修复组织厚度10孔和5无显差异。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10孔〉5孔〉对照组。初步结论:软骨下骨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