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进一步了解紫外线照射(UVR)对银屑病患者系统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UVR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CD44及CD54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银屑病患者CD44及CD54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01),(2)UVR治疗后患者CD44及CD5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P<0.05),(3)停止治疗半月后,患者CD44及CD54表达量接近治疗前水平,结论:UVR治疗银屑病可能与其减少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患者女,72岁.因左侧眉部、鼻唇沟、鼻部色素脱失斑2年,于2007年11月就诊,诊断为白癜风.给予0.1%他可莫司软膏与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治疗,治疗后色素轻度恢复.  相似文献   
93.
林晓静 《现代护理》2003,9(7):539-539
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和广泛应用 ,药物过敏导致的红皮病逐渐增多。红皮病[1] 又称剥脱性皮炎 ,为累及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患者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脱屑 ,并有毛发、甲病变 ,极易出现自我形象紊乱 ,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我科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药物过敏致红皮病患者 11例 (同期红皮病患者总数 14例 ) ,重视对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 ,11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现总结对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 6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收治药物过敏致红皮病患者 11例 ,其…  相似文献   
94.
毛囊闭锁性三联征为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的总称[1] 。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 ,故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近年来 ,我们采用白花蛇舌草煎剂联合光量子疗法治疗该病 3 8例 ,临床效果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治疗的 69例病人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就治的确诊病人。全部病例均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 ,除 4例有低热、10例血象偏高外 ,余一般情况正常。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其中治疗组3 8例 :男 3 1例 ,女 7例 ,年龄 18~ 42岁 ,平均 ( 2 6…  相似文献   
95.
应用艾迪特软膏治疗50例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慢性湿疹患者治疗4周后,皮损程度、皮损面积和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73.9%。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2周后,3项指标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66.6%。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幼儿着色性干皮病(XP)伴角化棘皮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以2013年6月6日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确诊的1例幼儿 XP 伴角化棘皮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罹患的 XP 伴角化棘皮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结果本例患儿为生后18个月龄,男性,临床表现为面部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褐色色素沉着斑及色素脱失斑,左眼下眼睑下方可见半球形肿物,大小约为3 cm×3 cm,表面尚光滑,伴褐色斑片,边界清楚,质韧。术后切除皮损组织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浅层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不规则增多,黑色素增加。左眼下眼睑下方切除肿物于镜下呈火山口状,其内充满角化物,2侧边缘表皮增生呈唇状向中央包绕,底部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形成不规则的上皮团块及角化物,肿物边界清晰,周围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经过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电话随访8个月示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幼儿 XP 伴角化棘皮瘤十分罕见。采用避光+抗氧化药物+肿瘤切除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
手术切除和液氮冷冻是治疗色痣的两种常用方法。鉴于两者的比较性资料较少,我们对1994年1月至1997年3月以手术切除和液氮冷冻治疗的110例面、颈部色痣患者的146个皮疹的临床收治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0例中男...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72岁.因左侧眉部、鼻唇沟、鼻部色素脱失斑2年,于2007年11月就诊,诊断为白癜风.给予0.1%他可莫司软膏与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治疗,治疗后色素轻度恢复.  相似文献   
99.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银屑病中医分型与血小板指数及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冠勇  刘华昌 《新中医》1997,29(2):38-40
地36例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血小板指数及微循环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显示:血热型患者血管管径增大、血流加速、袢周出血及渗出明显;血瘀型患者血管客径变小,血管交叉及畸形增多、袢顶瘀血明显,血流缓慢,血燥型患者微血管变化类似血瘀型患者,但较血瘀型轻。MPV及PDW的异常程度依次是血瘀型〉血燥型〉血热型。微循环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在各分型间具特征性,可作为本病中医分型及疗效主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