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在初诊未治前、缓解1个月后、缓解6个月后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并且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AL初诊未治组(30.95±6.32)nmol/L,AL缓解1个月组(51.32±14.62) nmol/L,AL缓解6个月组(40.13±9.92)nmol/L;ALL初诊未治组(30.51±13.81)nmol/L,ALL缓解1个月组(61.11±18.93)nmol/L,ALL缓解6个月组(44.43±12.60)nmol/L;AML初诊未治组(31.44±7.13)nmol/L,AML缓解1个月组(41.24±10.29)nmol/L,AML缓解6个月组(36.73±9.73)nmol/L;正常对照组(58.71±8.97)nmol/L。方差分析结果:AL、ALL和AML初诊未治疗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 (初诊未治组、缓解1个月组、缓解6月组)和ALL(初诊未治组、缓解1个月组、缓解6个月组)各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AL缓解1个月组和ALL缓解1个月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L和ALL缓解6个月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三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L与AML初诊未治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L、ALL和AML在化疗过程中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都是先上升,之后又有所下降或者停止上升的趋势。结论动态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的治疗阶段的变化能够作为判断病情的发展以及评估治疗后效果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细胞免疫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毒性物质,本研究以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可反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CD35及反映T细胞亚群功能的CD3^+、CD4^+、CD8^+及CD4^+/CD8^+为检测指标,以探讨新生儿高胆血症的免疫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患儿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各1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同期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PNS单纯型患儿用激素治疗,TGF-β1、VEGF由病初高水平较快下降,而肾炎型患儿激素治疗前后两者变化不明显。肾炎型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单纯型。结论TGF-β1、VEFF参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监测两者变化有助于临床分型,早期对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脑脊液TNF α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sIL 2R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组与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组TNF α和sIL 2R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且升高程度不同 (P <0 .0 1) ,病毒性脑炎 (病脑 )组仅sIL 2R急性期升高 (P <0 .0 1) ;恢复期结脑组与化脑组TNF α和sIL 2R明显下降 ,与急性期比较 P<0 .0 1,但仍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病脑组则恢复正常 (P >0 .0 5 ) ,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脑脊液TNF α和sIL 2R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化脑、结脑、病脑的重要指标之一 ,并可帮助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6.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发病现状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与其他常见的儿科疾病比较 ,我们认识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latevitaminKdeficiencybleeding)的历史还不长 ,80年代初期这类疾病的报道才见诸文献[1]。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因其恶劣的预后正日益受到我国儿科界的关注。自1981年以来 ,我国报告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总数超过1万例 ,遍布全国各地。山东省的一项前瞻性群体预防资料[2] 显示 ,对照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发病率为9.06‰ ,最高14.28‰ ,最低3.13‰。虽然这是一省的资料 ,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世界…  相似文献   
27.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简称肾病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而感染常常是肾病的诱发和复发因素 ,可干扰病程和预后。肾病患儿机体免疫防御低下问题已被重视 ,认为它与肾病患儿机体执行免疫调理作用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有关[1] 。笔者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观测了 6 2例不同临床期肾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的变化 ,为深入了解肾病患儿免疫防御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肾病患儿 6 2例 ,男 4 6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5岁。诊断符合 1981年全国小儿肾脏病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8.
患儿,男,8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呕吐半月余而于2005年2月18日首次入院.查体:低热伴面色苍白,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7.2×109,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减少.  相似文献   
29.
婴幼儿肺炎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及心肌酶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在婴幼儿肺炎及肺炎并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方法测定60例婴幼儿肺炎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TNFα、NO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 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NO、CK-MB均显著增高。心衰组与肺炎组比较,仅TNFα、CK-MB增高有显著性差异。TNFα与CK-MB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TNFα、NO造成婴幼儿肺炎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0.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转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发热、腹部隆起4年,皮肤硬结2个月于2005-07-15第7次入院.患儿于2002年6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间,不伴咳嗽、喘憋、呕吐、腹泻、抽搐、意识不清等.二便正常.查体发现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中度肿大,曾被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1个月余,症状曾好转,但停药后患儿仍间断发热.同时伴有肝脏和脾脏中度增大,于2003-12-10以发热、腹部隆起首次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