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以及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纽(DM组)、糖尿病PDTC干预组(DP组),8周末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ICAM—1含量;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合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mmol/L,干预1~3组在葡萄糖30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5、10、20μmol/L。24h、48h后采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8周末,DIM纽肾组织ICAM~1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DP组较DM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NC组。各组NRK细胞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刺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抑制NF—kB可降低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2.
包艳  李竞 《中国药师》2009,12(12):1698-170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每日给予罗格列酮5mg·kg^-1、20mg·kg^-1灌胃,共4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血脂及24h尿白蛋白水平。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转录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进行病理检查。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20mg·kg^-1干预组Bs、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肾脏MDA、TGF—β1 mRNA及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AP-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肾脏抗氧化酶活性,包括SOD、GSH—Px、T—AOC则明显上升。病理检查发现该组较糖尿病组肾小球面积、体积减小。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肾脏损害。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下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高糖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间黏附蛋白-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含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 mmol/L,干预组在葡萄糖30 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 5,10和20μmol/L;RT-PCR检测24,48 h后各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24,48 h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以下调高糖环境下NRK中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4.
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109例桥本病中同时并存甲状腺癌11例的病例资料,对其术前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桥本病与甲状腺癌并发率为10%(11/109),甲状腺癌术前确诊率46%(7/15);均经手术治疗。局部复发2例、转移2例、经再次手术均存活。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7/11)和57%(4/7),3例死于远处转移。术后甲状腺机能减退3例,一侧声带麻痹1例,低钙抽搐2例。结论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术前确诊率低,病史、细针针吸活检、CT等综合分析有利于术前诊断,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严重影响糖尿病(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肾小管聚集导致的肾小球坏死及肾间质纤维化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Ⅲ,DN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DN的发生可能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0/Mφ)在肾组织的广泛浸润有关,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变化,探讨DPN的发病机制。方法36例已作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并测量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圊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及血压。结果在18例NCS异常者中,颤抖值均超出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者中,有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颤抖和FD呈正相关(r=0.7621,P〈0.01),颤抖和FD均与糖化血红蛋白、TG、LDL—C、Lp(a)及舒张压呈正相关。结论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变。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在DP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观察4周后糖尿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组织匀浆中NO、AngⅡ浓度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未治疗较正常对照组的肾重/体重、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NO3^-和AngⅡ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NO3^-未检测外,上述各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L-NAME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AngⅡ未检测及24h尿蛋白无明显下降外,余项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血浆NO、AngⅡ升高可造成肾小球高功能状态,用卡托普利及L-NAME可减轻糖尿病早期肾脏的高功能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是特异性的单核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糖尿病肾脏中单核 /巨噬细胞的广泛浸润可引起细胞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 ,从而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导致肾功能损害。肾组织中MCP 1的升高可能经由一系列复杂过程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