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83篇 |
免费 | 4683篇 |
国内免费 | 18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4篇 |
儿科学 | 318篇 |
妇产科学 | 370篇 |
基础医学 | 3127篇 |
口腔科学 | 1074篇 |
临床医学 | 7641篇 |
内科学 | 4655篇 |
皮肤病学 | 1861篇 |
神经病学 | 1246篇 |
特种医学 | 4783篇 |
外科学 | 4448篇 |
综合类 | 19750篇 |
预防医学 | 6558篇 |
眼科学 | 774篇 |
药学 | 8259篇 |
121篇 | |
中国医学 | 6661篇 |
肿瘤学 | 2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1篇 |
2023年 | 1192篇 |
2022年 | 1622篇 |
2021年 | 1701篇 |
2020年 | 1558篇 |
2019年 | 1864篇 |
2018年 | 1462篇 |
2017年 | 1300篇 |
2016年 | 1863篇 |
2015年 | 1856篇 |
2014年 | 2856篇 |
2013年 | 2984篇 |
2012年 | 4129篇 |
2011年 | 4781篇 |
2010年 | 4333篇 |
2009年 | 4420篇 |
2008年 | 3847篇 |
2007年 | 3665篇 |
2006年 | 3240篇 |
2005年 | 3114篇 |
2004年 | 2783篇 |
2003年 | 2860篇 |
2002年 | 2514篇 |
2001年 | 1907篇 |
2000年 | 1966篇 |
1999年 | 1681篇 |
1998年 | 1126篇 |
1997年 | 942篇 |
1996年 | 818篇 |
1995年 | 749篇 |
1994年 | 675篇 |
1993年 | 621篇 |
1992年 | 506篇 |
1991年 | 504篇 |
1990年 | 391篇 |
1989年 | 379篇 |
1988年 | 316篇 |
1987年 | 254篇 |
1986年 | 252篇 |
1985年 | 162篇 |
1984年 | 127篇 |
1983年 | 136篇 |
1982年 | 92篇 |
1981年 | 66篇 |
1980年 | 61篇 |
1965年 | 34篇 |
1963年 | 43篇 |
1962年 | 41篇 |
1960年 | 47篇 |
1959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PLC)的技术及近期的疗效. 方法 本组21例,均为联合型的直向外侧+后外侧旋转>Ⅱ度不稳定,重建范围:胭肌腱、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术中单独提取健侧或患侧股薄肌重建膕肌腱.切取股二头肌肌腱中1/3部,折叠后对折端拉入股骨外髁骨隧道固定,分出的前束重建外侧副韧带(LCL),后束重建胭腓韧带.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Lyshoh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43±2)分,术后半年为(90±3)分,有明显改进. 结论 PLC损伤可造成患肢功能受损,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修复重建韧带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在体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基因(Adv-CT1)脑内转染对创伤大脑组织细胞的生物效应,探讨CT-1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治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Allen方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技术,以Nissl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观察CT-1基因治疗TBI后创伤大脑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TBI后12 h~7 d创伤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存活细胞减少;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治疗TBI,伤后12 h~14 d损伤脑区凋亡细胞较创伤对照组减少,存活细胞增加.结论 CT-1可减少TBI后脑细胞凋亡发生,增加脑细胞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脑区细胞的生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选择出静脉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作为MR胰胆管成像(MRCP)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的最佳浓度及容量;评价口服Gd-DTPA对比剂在抑制胃肠道高信号、改善MRCP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1)体外实验:对不同浓度Gd-DTPA稀释液及温开水空白对照组行T1WI、T2WI、二维单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及三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扫描,测量不同成像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增强率,选择出最佳浓度;(2)临床实验:分别配制不同容量的最佳浓度Gd-DTPA稀释液作为MRCP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选择出最佳容量;以最佳浓度和容量Gd-DTPA对比剂对24例临床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行口服前及口服后5~10、10~15 minMRCP扫描,分析图像质量.统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包SPSS 10.0版,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T1WI上对照组均为低信号,Gd-DTPA浓度≤0.01 mol/L时为完全高信号;T2WI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0.015 mol/L为完全低信号;2D FSE单层MRCP图像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在0.0025~0.0300 mol/L之间均为低信号;3D HASTE MRCP图像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0.01 mol/L时为完全低信号;容量≥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Gd-DTPA对比剂对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的抑制效果完全;24例患者口服100 ml浓度为0.01 mol/LGd-DTPA对比剂10~15 min后MRCP图像上肝内1、2、3级胆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胰管头、体、尾的平均等级分数(分别为3.63、3.46、3.08、3.71、3.87、3.88、3.79、3.71、3.50)略高于5~10 min的图像(分别为3.54、3.46、3.00、3.79、3.96、3.87、3.71、3.67、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口服对比剂后肝内3级胆管、胆总管、胰管的等级分数明显高于口服对比剂前(分别为2.79、3.71、3.50、3.4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6、4.75、7.86、8.05、7.55,P值均<0.05).结论 100 ml浓度0.01 mol/L的Gd-DTPA对比剂能使胃及十二指肠内潴留液高信号抑制完全,可作为MRCP理想的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口服对比剂后5~10 min行MRCP扫描,图像质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与冠心病(CHD)和血脂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对照组60例。LPL基因多态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结果:CHD组中LPL基因突变型SX和XX者HDL-C水平高于SS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L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基因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但LPL基因突变可致HDL-C升高,可能对冠心病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996.
HBsAg阴性HBeAg阳性是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M(乙型肝炎标志物)中的少见模式。我们在对昆明地区58752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M检测时,发现了67例HBsAg阴性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比较平扫FLAIR、增强T1WI及增强FLAIR 3种序列对柔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柔脑膜病变行平扫FLAIR、增强T1WI和增强FLAIR检查.结果 病变呈异常脑回样或线样高信号.增强FLAIR显示全部病变,增强T1WI仅显示13例病变,平扫FLAIR仅显示11例病变.对病变显示的统计学分析显示3种序列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别(χ2=29.346,P<0.01).结论 增强FLAIR显示柔脑膜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优于平扫FLAIR和增强T1WI.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蒙自排毒化肿胶囊治疗直肠腺瘤(癌)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直肠腺瘤(癌)82例患者,服用蒙自排毒化肿胶囊。疗程设计视患者而定,计有12周,24周、1年、3年程,最长为10年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长期随访。结果经12周疗程治疗的21例,明显好转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24周疗程35例,明显好转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经一年以上疗程治疗26例,明显好转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此2例总计跟踪随访达10年)。82例患者例,总有效76例,总有效率92.68%,无效6例,无效率7.32%。结论蒙自排毒化肿胶囊治疗直肠腺瘤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蒙自排毒化肿胶囊主方中药,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刺激因子、癌细胞DNA内切酶激活因子,进而激发癌细胞启动自身程序性死亡机制,达到直肠腺瘤(癌)的豁痰散结,活血行气化肿全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围手术期输血对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输血对 12 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并随访 3年。结果 术后 3d ,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的OKT4、OKT3及T4/T8比值均低于术前值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14d ,未输血组OKT4、OKT3及T4/T8比值高于术后第 3天值 ( P <0 .0 5 ) ,而输血组除OKT8降低外 ,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 ;组间比较除OKT3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输血组复发率 3 1.0 3 %、死亡率 17.2 4% ,明显高于未输血组的 12 .90 %、8.0 6% (P <0 .0 1)。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延长大肠癌术后的免疫抑制时间 ,增加复发转移的机会 ,从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