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运用营养评估的方法 ,探究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评定的意义 ,并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对 99例初诊的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的测定 ,对患者营养状况作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99例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有 69例 ,发生率为 69 7%。其中 2 4例为消瘦型营养不良 ,15例为蛋白质营养不良 ,30例为混合型营养不良。结论 :肿瘤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 ,营养不良与疾病预后有关。在各项血清学指标中 ,前白蛋白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23.
痉基喜树碱联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近期疗效及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1月至1999年8月,我们使用羟基喜树碱(HCPT)联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32例,另外收集整理近5年来使用FAM、5-FU/CF或5-FU/CF+DDP方案治疗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两组资料在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面做了非随机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计77例患者,男49例,女28例;年龄 28~71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HCPT联药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53岁;非HCPT联药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0~71岁,中位年龄56岁。77例均为住院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已无手术指征或术后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依托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我国13个省、直辖市地区的16家三甲医院中收治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10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胆管损伤病人占16家医院同期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0.104%,其中男44例,女61例,年龄50.0(25~76)岁。其中损伤与修复手术在相同医院完成者34例(32.4%),在外院发生胆管损伤后转入者71例(67.6%)。胆管损伤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发热和黄疸。所有病人中治愈率为88.5%,其中20%须行多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病死率0.95%。损伤后早期(48 h内)手术效果优于48 h以后修复者。发生损伤后首次修复失败再转入的病人治疗效果最差,均再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须根据损伤原因、部位与程度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首次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潘珊  户坤  罗藹  李宇清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43-1444
目的探讨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在化疗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住院患者使用无针静脉输液为实验组,2010年1月至3月使用头皮针输液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静脉炎发生率、药物外渗率、针刺伤发生率、护士工作时间分配等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针输液系统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保护患者血管及减轻患者痛苦,方便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提高药物疗效,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在化疗科推广。  相似文献   
26.
鼻咽癌中p27^Kip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p27^Kip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阐明鼻咽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年~2003年存档的60例手术活检切取的鼻咽癌组织组织蜡块,与30例非肿瘤鼻咽组织石蜡标本作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检测发现p27^Kip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在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46.7%,非肿瘤鼻咽组织胞核表达为86.7%,前者明显降低,p〈0.01;而在细胞浆中表达丰富,阳性率为68.3%,后者为20%,显著高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的胞浆表达,p〈0.01。鼻咽癌中p27^Kip1蛋白存在不同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的胞核和胞浆表达与定位,可见p27^Kip1蛋白胞核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与非肿瘤鼻咽组织相比,p27^Kip1蛋白为细胞核低表达、细胞浆高表达。鼻咽癌中p27^Kip1蛋白存在不同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的错误的核浆定位,其在细胞核中表达的减少或丢失可能与鼻咽癌的恶性发展有关。研究提示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和定位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分期和转移等;p27^Kip1蛋白核表达可作为预测鼻咽癌病期和转移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检测p27kip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手术活检切取的鼻咽癌组织蜡块,与30例非肿瘤鼻咽组织石蜡标本作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回顾性研究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27ksp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鼻咽癌组织中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46.7%(28/60),低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细胞核表达的90%(27/30),P<0.01;而在细胞质中阳性率为68.3%(41/60),显著高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的细胞质表达的20%(6/30),P<0.01.未发现p27kip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与鼻咽癌原发灶的范围和局部侵犯程度有关,但p27kip1蛋白胞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细胞质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可见p27kip1蛋白胞核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与非肿瘤鼻咽组织相比,p27kip1蛋白为细胞核低表达、细胞质高表达.鼻咽癌中p27kip1蛋白存在不同于非肿瘤鼻咽组织的错误的核质定位,其在细胞核中表达的减少或丢失可能与鼻咽癌的恶性发展有关,提示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和定位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分期和转移.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NSCL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以S100标志DC,以CD83标志成熟的DC。对浸润性免疫细胞密度进行测定,方法为:选取癌组织内DAB着色显著的区域作为计数区域,计数10个高倍视野以其平均数作为该项指标的最后值,根据免疫细胞在癌组织或癌巢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浸润组和显著浸润组。结果 S100+DC广泛分布于癌组织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60例标本中有38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S100+DC浸润,它们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CD83+DC不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癌组织中央仅可见零星分布,60例标本中有28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CD83+DC浸润。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有关,S100+DC显著浸润组有较高的生存率(P<005),而癌组织CD83+DC与预后无关。结论 NSCLC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一个有价值的预后因子,而CD83+DC不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例晚期复治乳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500mg/m,d,奈达铂25mg/m,d~d,3周重复,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的有效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皮疹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高效、低毒、可耐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失效者仍然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NRI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关系。方法 利用BRB Array Tools软件分析165例乳腺癌芯片中NRIP3基因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表达水平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NRIP3基因低、中、高表达组中位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分别为(3980±331)d、(4391±246)d、(4518±147)d,Log rank检验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7,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NRIP3基因高表达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独立的保护因素(P<0.01,Exp(B)= 0.387)。雌激素受体(ER)阳性患者中NRIP3高表达率为41.2%(42/102),ER阴性患者中NRIP3高表达率为20.6%(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7,P<0.05);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低表达NRIP3基因组的DMFS为(4191±366)d,明显低于中表达组和高表达组(χ2=7.268,P<0.05),在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4,P>0.05)。结论 NRIP3基因高表达可抑制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其发挥作用与ER阳性表达以及可能的内分泌治疗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