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7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西兰兔 2 6只 ,体重 2 8~ 3 5kg ,雌雄各半。将新西兰兔分成对照与缺血组 ,对照组 10只 ,实验组 16只。以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眶后入路开颅暴露大脑中动脉 ,于左侧眶上缘取一切口 ,咬骨钳咬除部分左颞顶骨 ,暴露位于嗅束及大脑下静脉之间的一段大脑中动脉。置一小片脑棉保护血管周围脑组织 ,将吸有约 2 0 μlFeCl3 溶液的小片定量滤纸敷在该段大脑中动脉上 (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敷上吸有约 2 0μl生理盐水的小片定量滤纸 ) ,3 0min后去掉滤纸 ,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组织 ,逐层缝合后回笼饲养 ,观察动物行为改变。术前先行数字减影脑血管…  相似文献   
22.
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与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种群数量、密度、组成和分布。方法:现场采用等距法捕鼠及检取体表寄生虫,实验室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南澳岛鼠形动物种群密度为23.47%,种类有2目2科3属7种,分属啮齿目鼠科6种,食早目QuJing科1种,褐家鼠数量组成最高,占42.61%;恙螨2科3属5种,地里纤恙螨占65.09%;革螨15产1属3种,纳厉螨占58.51%;蜱1科2属2种,粒形硬蜱占65.49%;蚤2科2属3种,印鼠客蚤占67.77%。带虫指数和带虫率,恙螨以褐家鼠和社鼠较高,分别为37.78和34.38、75.51%和62.50%;革螨以社鼠和针毛鼠较高,分别为4.38和4.10、75.00%和70.00%;蜱以白腹鼠最谪,为3.50和66.67%;蚤以小家鼠和黄胸鼠较高,分别为3.203.0480.00%和53.85%。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密度为34.58%,各类分属啮齿目鼠科2种,褐家鼠组成最高,占95.28%;恙螨2科3属3种,革螨1科1属2种,蜱1科2属2种,蚤1科2属2种,其组成较高的分别有地里纤恙螨占98.60%,纳厉螨82.69%,粒形硬蜱51.81%,印鼠客蚤69.70%。结论: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数量大,其优势种群均分别为褐家鼠、地里纤恙螨、纳厉螨、粒形硬蜱和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23.
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及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微量法细胞培养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等技术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IFA检测从当地人群血清中分离出的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从发热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2株病毒,鉴定为甲病毒,命名为HF 7和HC 6。这2株病毒与8种甲病毒免疫腹水中的SIN的免疫腹水呈现最高的血凝抑制滴度(分别为1∶160和1∶320),与SIN免疫腹水的交叉荧光效价最高(分别为1∶320和1∶640),但HF 7和HC 6病毒的免疫腹水与8种甲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无反应,表明HF 7和HC 6病毒虽与SIN病毒的免疫腹水血抑效价及荧光效价高,但HF 7和HC 6的免疫腹水与SIN病毒无抑制效价和免疫荧光效价。当地人群对这两株病毒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15/451)和8.4%(38/451)。结论HF7和HC6为甲病毒的一个新种。海南岛人群存在甲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登革4型病毒(DV4)广东株的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追查DV4的地理来源。方法RT—PCR扩增DV4 NS2a—NS2b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 T载体,分析其序列。结果1990年分离的4个毒株在所分析的区段具有相同的序列,与DV4H241、814669株、1978年广东株(GD785682)和1993年广东株(GZB5)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98%)、94%(96%)、93%(98%)和99%(98%)。GD785682株与DV4H241、814669株和1993年广东株(GZB5)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3%(98%)、96%(97%)和98%(93%)。结论1990年引起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的毒株很可能只有1个,1990年的毒株与1978年的毒株可能来自不同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25.
南海某珊瑚岛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海某珊瑚岛恙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宿主动物和媒介恙螨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恙虫病患者及其流行情况,用笼日法及泥土漂浮法调查宿主动物和媒介恙螨的分布,有IF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Rt抗体。结果:恙虫病发病率为23.77%,宿主动物密度为49.52%,以QuQing、黄胸鼠为主,媒介恙螨为地里纤恙螨,人群中血清Rt抗体阳性率为29.11%,以Karp型为主。结论:南海某岛存在以QuQing、黄胸鼠为主要宿主恙虫病的流行,必须尽快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6.
我国南方人鼠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我国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我国南方11个地区3077份人血清标本和401份鼠血清标本进行了14种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人血清中甲病毒(SIN,CHIK,SF,MAY,RR,SAG和GET)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64%,1.13%,0.64%,0.04%,0.94%,0.11%和0.18%;黄病毒(JE和DEN1-4)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2.70%和8.60%;布尼安病毒抗体(XHF和SSH),在海南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66%和5.33%。在海南三亚、琼中和琼海3个地区的鼠中,甲病毒(SIN,CHIK,RR和SF)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80%,6.31%,4.50%和6.31%;黄病毒(JE和DEN1-4)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3.69%和8.11%;布尼安病毒(XHF和SSH)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3.10%和3.79%;结论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生活的人群和鼠类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甲病毒、黄病毒和布尼安病毒。  相似文献   
27.
普通级、SPF级SD大鼠、Wistar大鼠血常规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测定普通级、SPF级SD大鼠、Wistar大鼠血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方法 Coulter -JT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自动检测。结果 普通级、SPF级SD大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相差显著 (P <0 0 5 )。普通级、SPF级Wistar大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色素量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相差显著 (P <0 0 5 ) ,其他指标相差不显著。结论 不同微生物学环境对SD、Wistar大鼠血常规指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8.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黄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全长约11Kb。在其NS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DJS(+)和DJA(一)均为17个硷基,扩增序列长度为413bP.应用逆转录一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成功地扩增了登革病毒(DEN)1,2,3,4型和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部分片段,其扩增片段的大小与设计相符。采用该引物检测国内分离株DEN1/(GZ)、DEN2(HN91)和JEV(A2)株同样出现一条明显的扩增带(约413bP),说明该引物也适合于我国分离株。应用通用引物扩增黄病毒中的POW和LGT均出现一条特异带。甲病毒属的辛德毕斯和基孔肯稚病毒应用该引物扩增后无特异性条带;扩增C6/36细胞也无特异带。表明该通用引物特异性良好,对于今后黄病毒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和进一步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海南岛部队军马中,多年来出现马鼻疽菌素点眼阳性而无马鼻疽症状及病理变化的马匹,经有关单位调查研究,否定了马鼻疽的存在,提出了类鼻疽菌感染而引起交叉反应的可能性。为阐明此问题并为今后开展诊断、预防等工作,我们于1975—1976年组成类鼻疽疫源地调查小组,在实验室及海南现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0.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并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北部许多地区已证实有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存在[1]。近年来,已相继在福建省和海南省分离到该病病原[2,3]。为了解我国南方斑点热流行分布情况,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