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对反复喘息婴幼儿潮气肺功能的影响,为哮喘的预防和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100例0~3岁反复喘息的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为喘息非超重组70例、喘息超重/肥胖组30例;选择80例0~3岁无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为对照组,其中非超重组50例,超重/肥胖组30例。测定各组受试患儿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BFV),记录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喘息非超重组与对照非超重组比较,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吸呼比(TI∶TE)、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均明显下降 (t=8.518、7.767、3.142、7.860,P<0.05);呼气峰流速(PTEF)、呼出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量(TEF75)显著增加(t=6.728、8.540,P<0.05)。分别在对照组、喘息组中,与非超重儿童肺功能参数相比,超重/肥胖儿童仅潮气量(VT/kg)显著下降(t=2.872、3.048,P<0.05)。结论 超重/肥胖影响婴幼儿肺功能潮气量(VT/kg),但不影响气道阻塞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干预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简称SIRS)患儿炎性因子、补体的影响 ,以探讨大黄对SIRS的作用机制。方法   40例SIRS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口服或鼻饲 ,患儿入院时及入院后 48h对观察组测定血清TNF α、IL 1、IL 6、C RP、C3 及C4,并与 38例SIRS患儿常规治疗组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观察大黄对SIRS患儿的预后影响。结果  SIRS患儿入院时血清TNF α、IL 1、IL 6、C RP、C3 及C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随着病情缓解 ,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经大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 结论  大黄能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其主要机制是大黄对炎性因子、补体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儿童91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  王波  郭素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52-1555
目的 了解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特点,为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91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10例患儿中625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8.68%;不同性别患儿变应原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3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63.10%)低于>3岁儿童(74.83%,χ2=14.50,P<0.01);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皮试阳性率(76.29%)高于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52.41%,χ2=52.37,P<0.01);尘螨变应原阳性率为37.31%,强阳性率为14.9%,其他变应原阳性率为26.25%,强阳性率为2.3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由变应原致病,尘螨为其首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变应原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对缺血脑组织脑梗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 Bax和 Bcl-2水平的关系,以及 VEGF作用的机制. 方法 用线拴法制成 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将 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 (pUCCAGGS/hVEGF165)经颅骨注入到缺血区.术后 7 d断头取脑,用反转录 PCR(RT-PCR)检测 VEGF mRNA的表达强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Bax,Bcl-2和 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VEGF mRNA的表达增强, VEGF表达增高 [( 32.50± 2.45)个 /高倍视野比 (3.33± 1.03)个 /高倍视野, t=334.821,P< 0.01], Bax表达减弱 [( 4.11± 0.41)个 /高倍视野, t=9.168,P< 0.01], Bcl2表达增强 [( 7.94± 0.49)个 /高倍视野, t=5.335,P< 0.01]. 结论 VEGF165基因可以转化到缺血脑组织中并表达 VEGF mRNA和 VEGF,后者可能通过抑制 Bax和增强 Bcl2的表达而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临床病毒株UL/b&#39;区域UL148基因功能及抗HCMV治疗新策略,应用DNA性质外部引导序列(External guide sequences,EGS)在体外抑制UL148 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RNA structure生物软件模拟UL148 RNA二级结构,选择二级结构相对简单的区域设计EGS,并合成EGS核苷酸序列.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UL148及M1RNA基因,克隆至T7启动子下游,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体外转录UL148 RNA及M1RNA,其中UL148以32p标记并进行体外转录.混合EGS、M1RNA及UL148 RNA于切割反应液中,反应1h后,进行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Typhoon扫描仪观察结果.结果 根据UL148 RNA二级结构选取第58 ~72位碱基作为EGS结合区域,其切割位点位于57位,针对此区域设计EGS57,并在体外进行EGS57与UL148 RNA结合的二级结构的模拟,可形成M1RNA天然作用底物类似的茎环结构.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在体外转录M1RNA及UL148 RNA,其大小均与预期相符.经切割反应,可获得与预期切割位点相符的切割条带.结论 EGS57可切割UL148RNA,其切割位点准确,与预期相符.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UL148基因功能提供有效基因沉默工具.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惠州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Ⅳ)诊断的 ADHD 儿童及青少年采用韦氏智力测定、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 儿童行为量表、对立违抗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 ADHD 共患病调查。结果ADHD 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152例,共患率61.3%,男女比例6.6∶1。其中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79例(31.9%),品行障碍14例(5.6%),焦虑障碍22例(8.9%),心境障碍23例(9.3%),抽动障碍38例(15.3%),学习困难98例(39.5%)。共患焦虑障碍女童多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学习困难共患率6~11岁组明显低于12~16岁组(P <0.05)。结论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学习困难的共病率最高,应该重点防治。 ADHD 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应该及早控制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不同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9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空气压缩泵雾化组与氧气驱动雾化组以及超声雾化组。均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在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过程中及雾化吸入后10min监测SaO2变化。结果雾化吸入过程中10min及雾化吸入后10min,氧气驱动雾化组SaO2水平与空气压缩泵射流雾化组、超声雾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气压缩泵射流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aO2均有显著影响,氧气射流雾化更适合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相似文献   
40.
小剂量肝素治疗危重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对危重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临床疗效及患儿血小板计数、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35例SIRS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肝素按 5~10U/kg给予 ,每 6小时皮下注射 1次 ,共用 3d ,应用前后观察临床效果并测定血小板计数及CRP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 ,CRP水平明显下降 (均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 ,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小剂量肝素对SIRS的预后有改善作用 ,可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