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4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18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402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32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研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儿童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SN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初次住院治疗并经泼尼松足量治疗4周,尿蛋白阴转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泼尼松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同期选定30名身体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和SSNS组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GF-β1及IL-10水平。结果 SSNS患者Treg细胞比例为(6.55±1.74)%,较健康对照组(8.30±1.57)%)明显降低,经泼尼松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为(8.16±1.67)%,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SNS患儿泼尼松治疗前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NS组患儿泼尼松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1及IL-10可能参与了儿童SSNS的发生及发展,明确Treg细胞及TGF-β1、IL-10在SSNS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为SSN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92.
<正>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普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自身抗体B、T细胞功能异常有关~([1])。临床针对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认可~([2])。出血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并发症~([3])。本研究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鼻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其护理有效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或预防接种后,故又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1])。本研究旨在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ADEM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灶部位、病灶形状、大小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与治疗后复查磁共振观察病灶大小、形态的改变以及有无新病灶的出现,来探讨磁共振在ADEM疾病复查转归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符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出疹性疾病的病因构成,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将576例患有出疹性疾病且原发病因诊断明确的住院患儿按年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构成。结果在≦1岁、1~3岁、4~6岁、≧7岁四个年龄组中,前两者最常见的病因均为感染性疾病(33.7%、47.7%);后两者最常见的病因均为风湿免疫性疾病(39.0%、64.2%);四组其次的病因分别为变态反应性及血液系统疾病(25.3%)、风湿免疫性疾病(20.1%)、感染性疾病(27.9%)、变态反应性疾病(16.6%)。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出疹性疾病病因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婴幼儿时期以感染为最常见病因,随年龄增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逐渐上升。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上述特点在儿童出疹性疾病的防治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是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中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若不能妥善治疗将引起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指出与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所具有治疗窗更宽、吸收更加可靠与半衰期更长的优势。国内自2013年引入枸橼酸咖啡因,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治疗效果,本文的目的就是以Meta分析的方式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registr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Sinomed、CNKI、Wan Fang Data以及CQVIP等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2016年3月31日以前的所有对比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章语言设置为中文与英文,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篇Meta分析共纳入26篇相关研究的文章,早产儿呼吸暂停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1~3 d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氨茶碱(86.33%vs.64.92%,RR=1.33,P<0.000 01),采用治疗1~3 d呼吸暂停次数进行比较两者并无显著差异(MD=-0.01,P=0.83)。氨茶碱治疗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患儿(36.75%vs.11.30%,RR=0.32,P<0.000 01),尤其是心动过速(RR=0.20,P<0.000 01)、喂养不耐受(RR=0.34,P<0.000 01)、烦躁激惹(RR=0.35,P=0.000 1)、高血糖(RR=0.24,P<0.000 1)及血压升高(RR=0.16,P=0.03)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组患儿。结论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率高且副作用小,因而更适宜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正>大便失禁和顽固性便秘是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常见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1990年Malone等~([1])提出应用顺行灌肠的方法进行肠道管理,可有效解决失禁及便秘的问题。我们根据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15例行Malone顺行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MACE)患儿的护理经验,讨论护理对于Malone顺行灌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手段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78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综合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参考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标准,观察分析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评分、适应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及社交能力评分等。结果综合康复组患儿精细运动评分[(76.53±4.33)分]、大运动评分[(81.80±5.12)分]、适应行为评分[(76.37±3.79)分]、语言评分[(73.92±4.71)分]及社交能力评分[(79.83±6.10)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96±5.63)、(51.25±6.43)、(52.03±6.77)、(49.55±6.30)、(56.92±5.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63、53.763、43.745、39.251、32.947,P<0.05)。结论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改善小儿多种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8.
<正>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是一种永久性肠病,是由食用小麦、黑麦和大麦中的一种蛋白质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也有研究表明食物并不是谷物蛋白的唯一来源一些常用的药物~([1]),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氨苄、左旋甲状腺素、二甲双胍、泼尼松、沙丁胺醇、缓释苯甲酸甲酯等非活性成分中也含有谷蛋白。这种病在10余年以前不管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少见,甚至罕见的疾病~([2]),而近年,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及相关检测手段的提高,C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9.
<正>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可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及耗氧量增加。研究表明,胎儿期脑和脊髓就已形成了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神经末梢,致痛物质及其受体在胎儿的脊髓背角即可探测到[1]。亦有研究表明,感受疼痛的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在胎儿晚期就已发育成熟,疼痛刺激可引起新生儿的内分泌、代谢、呼吸、循环的改变[2]。目前,由于小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短,临床常用的镇痛药芬太尼代谢半衰期在新生儿体内较长,将其应用于麻醉时,经常出现苏醒延迟[3]。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瑞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苏醒迅速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特点,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手术的麻醉[4],但停药后可出现快速的阿片耐  相似文献   
100.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是急性神经肌肉瘫痪的主要原因,GBS为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小儿最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以往由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GBS中的应用还不普及,特别是增强扫描在临床工作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GB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回顾性分析14例GBS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GBS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