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技术 ,称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 ,其基本原理是在目的基因的两端人工合成两段寡核苷酸引物 ,在提取于水生嗜热菌中的DNA聚合酶 Taq I作用下 ,以溶液中 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以待测的目的基因为模板 ,在人工控制的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及延伸温度条件下 ,于短期内完成目的基因的体外扩增。 PCR技术诞生之初最基本的用途之一是基因诊断。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进步 ,针对 PCR系统中模板取材、引物设计的改良及 PCR产物的不同运用 ,PCR技术及其用途被多层面、全方位地发展了 …  相似文献   
6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内外商人投资者及其它流动人群高度聚集在边界两侧 ,边境出入口岸时常成为境外疟疾输入的通道 ,成为导致抗氯喹恶性疟大范围扩散的主要原因。边境抗疟问题日益复杂。为了解边境地区疟疾感染情况 ,为制定边境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于1 990 -1 993年对我边境居民及入境外国居民进行了 IFA及无症状带虫率调查。1 调查方法由防疫站派专人在主要口岸设卡 ,对入境外国居民取耳垂血作厚薄血膜镜检疟原虫 ,同时作滤纸血滴寄送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进行荧光抗体测定。所用材料均为我所制备的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及…  相似文献   
63.
64.
微小按蚊种团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 3种 (微小按蚊、乌头按蚊、溪流按蚊 )雌按蚊酯酶 ( EST)酶谱 ,EST出现两组区带 ,微小按蚊 (含 2个不同地株 )存在遗传上的多态现象 ,乌头按蚊 EST酯酶相对简单。各自均有稳定的酶带 ,并可根据 Rm值结合各自特殊酶带区分成 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65.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8,13(4):103-106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跨国河流,该流域是疟疾的流行区,对区内人群构成的重要威胁,同时亦制约着该流域的经济开发。澜沧江流经云南20个县(市),疟疾发病率在1/万以上的县达12个;柬埔寨疟疾的年发病数每年均达10万余例,其中恶性疟疾占50%以上;老挝近几年每年诊断的疟疾病例大约在30多万(其中镜检确诊的有5万多例),亚性疟疾在90%以上;缅甸90年代初疟疾发病率为12.6/10万,死亡5127例(  相似文献   
66.
80年代,云南省疟疾防治工作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年发病率从1979年的127.62/10万,降至1989年的53.34/10万,下降58.2%。边境县的发病人数占全省的比例逐年增多,抗氯喹株恶性疟范围扩大,境外边民入境成为疟疾传染源输入的主要途径,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工作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7.
位于云南省最南部,地处中老边境原属超高度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勐满镇,近年来由于边疆的开发,导致内地到该镇进行垦植的农民(以下简称垦民)中疟疾严重流行,同时当地居民(以下简称居民)的疟疾发病率亦出现了回升。为深入了解垦民和居民中目前疟疾发病情况,我们于1991年5~11月对其进行了调查。 1 内容和方法 1.1 寄生虫学与血清学发病率以5~11月来自垦区和勐满镇各村的四热(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原因不明)病人涂片镜检疟原虫阳性者和用抗疟药物治愈的疑似疟疾病人计算。同时在疟疾发病高峰期的9月各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垦民点和居民村涂制厚、薄血片、滤纸血滴进行疟原虫镜检和IFAT,并作脾肿检查、疟史访问及死亡情况调  相似文献   
68.
在云南南部,用青蒿琥酯600mg、伯喹180mg和氯喹1500mg、伯喹180mg,均以8d分服,分别治疗33例和35例间日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各为(18.7±3.9)h和(25.4±12.0)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各为(28.7±6.1)h和(42.9±6.2)h。观察9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2.9%。结果表明,青蒿琥酯与伯喹联用治疗间日疟,其退热时间和原虫转阴时间均显著快于氯喹与伯喹联用组(P均<0.01),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且副反应更轻,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是治疗间日疟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血症病人血,喂词大劣按蚊,血餐后11~13d,解剖唾液腺,计数子孢子感染率。本芴醇服药前及药后24、48h腺感染率分别为35.0、9.1、3.8%(P<0.05);本芴醇分别与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伍用,治疗前腺感染率分别为25.4、42.6、63.2%,服药后48h皆降至0: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有篙琥酯单独使用,治前腺感染率分别为14.3、67.9、5.3%,治后48h分别为5.4、26.8、4.3%。表明本芴醇有一定的抑制孢子增殖效果,它与青蒿素衍生物分别配伍应用,能明显提高抑制孢子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以蒿甲醚国服片剂,总量600mg/d×5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各52例和39例,临床治愈率均达100%,退热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及近期复燃率恶性疟分别为32.6±12.8h、31.9±12.7h和14.0%,间日疟分别为27.9±15.2h、33.3±10.4h和9.7%。结果显示,蒿甲醚片剂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具有与针剂同样高效、速效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