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2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25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HIV 1中病毒编码的酶有三种 ,即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目前 ,FDA已批准上市了 9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和 6个蛋白酶抑制剂 ,虽然对整合酶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很多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上市。  抗逆转录病毒组合疗法 (有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 )可以抑制HIV 1的复制 ,在被感染者血浆中两年多都检测不出病毒来。但病毒仍存在于某些细胞中 ,例如周边血液的单核细胞和休眠的T 淋巴细胞 ,处于早期复制阶段后的潜伏状态。从组合疗法 1 995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事实证明用这种疗法能控制HIV 1感染但不能根除。此外 ,…  相似文献   
22.
碳青霉烯类 (Carbapenems)抗生素是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全新的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对G 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超广谱强效抗菌作用 ,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未知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比阿培南 (biapenem ,L 62 7)是日本Lederle公司开发的新型 1 β 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化学名称为 (1R ,5S ,6S) 2 [(6,7 二氢 5H 吡唑 [1 ,2 a][1 ,2 ,4]三唑离子 6 基 ) ] 硫 6 [(R) 1 羟乙基 ] 1 甲基碳青霉 2 烯 3 羧酸。与已上市的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imipenem/cilastatin)相比较 ,1 β 甲基的引入使比阿培南对DHP I(…  相似文献   
23.
抗癌抗生素C1027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比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强10000倍以上,是一种新型高效“弹头”药物。我们用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与C1027交联,制成3H11-C1027偶联物。经检测该偶联物中3H11与C1027的分子比为1∶1.5。细胞ELISA结果表明。偶联物中3H11抗体活性保存良好,与游离3H11活性相似。克隆形成测定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4.
安本施(Anbenshi)是从清热解毒中药中华猕猴桃根中提取的多糖复合物制剂。本文观察了它的抗感染免疫作用。结果显示:该制剂有抑制细菌粘附的能力,抑制率与已知粘附抑制物ConA相近;它能诱生干扰素,效价及性质与聚肌胞类同;Anbenshi在体外无直接抑菌作用,但体内给药能明显增强小鼠对致病菌感染致死的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Anbenshi的抗感染免疫作用,可能系通过抑制细菌在局部粘附作用和增强机体的免疫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25.
基因打靶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动物个体或细胞表型异常的遗传基础,利用该技术构建的模式生物(例如基因敲除小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基因的研究,截至1999年就已经报道了800多个模式小鼠种系。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基因敲除或敲入)是判定基因功能的强有力工具。与基因敲除小鼠相比,人类体细胞基因敲除或敲入细胞系构建的报道相对较少,但该项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某些人源基因参与的生化或生理途径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基因打靶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通过使所有等位基因连续失活建立基因敲除细胞系;  相似文献   
26.
IL┐2和IL┐2R在过敏性哮喘大鼠淋巴细胞中的表达①陈巍李电东蔡年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图书分类号R135.2R562.2①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9470604)作者简介:陈巍,男...  相似文献   
2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安全有效,多年来在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细菌对常用药物也在不断产生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一种策略,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合用,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CP71126,已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 青霉烯(BRL-42715(Beecham)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型,强力、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于10~(-7)mol低浓度下即可抑制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99%以上,而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在此浓度只对青霉素酶有效,他唑巴坦则在此浓度下仅抑制青霉素酶20%,头孢菌素酶15%~16%。我们从6-氨基青霉烷酸出发,经溴化、酯化、甲酰化、臭氧化等,合成了BRL-42715(Ⅰ)及6位为取代  相似文献   
28.
甄永苏 《中华医学杂志》2001,89(1):1729-1731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一般包括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两大类.  相似文献   
29.
应用[14C]-青霉素对5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及与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性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液闪同位素计数法测定青霉素蛋白结合率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①亚胺培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死靶位蛋白为PBPs2。②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能耐药率达14%;所有敏感株的膜通透率(35.0%)与PBPs结合率(46.58%)均高于耐药株(23.61%、34.50%,P<0.05)。③耐药株中高产酶株(~)可达28.59%远高于敏感株13.95%(P<0.01),其β-内酰胺酶产酶量越高则膜通透率及PBPs结合率越低。④无论膜通透率是0还是100%,PBPs结合率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耐碳青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细菌膜通透性改变及β-内酰胺酶水解有关,而与PBPs无关。  相似文献   
30.
一、现代医药生物技术方兴未艾随着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化工、食品、环保、海洋、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主体的医药生物技术成为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差不多每5年左右就有一次重大突破。据统计,在医药专利中,生物技术产品占到50%左右。生物技术为医药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以生物合成、基因重组、生物学治疗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可用来制备大量来源稀少、难以获得的活性物质、体内含量极低的内源性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