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冷饮中铬的预处理、检测方法。方法:样品在消解赶酸后,加一定量的高氯酸,于190℃~210℃下使消解液中的铬氧化为六价,冷却后,不除去剩余少量的高氯酸,用EDTA溶液掩蔽干扰离子,利用:二苯氨基脲与六价铬生成红色化合物比色测定冷饮中的铬。结果:六价铬浓度在0—0.2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直线关系,r=0.9995,检出限0.004mg/L。高、中、低含量样品测定的相对偏差2.6%~5.8%,回收率95.0%,98.1%。相对偏差≤5%时,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冷饮中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掌握我市医生吸烟和医生参加控烟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项目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新余市3所医院的5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余市医生总吸烟率为34.8%,98.9%的医生是赞同医院应该禁烟的,74.7%的医生接诊时会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烟,87.2%的医生认为医院控烟政策执行一般或不好。当病人及家属在医生面前吸烟时,有11.1%的医生劝告病人戒烟,57.4%的医生让病人不要吸烟,22.2%的医生会让病人到别处吸烟。结论新余市医生的吸烟率较高,可能与医院控烟政策执行不够有关。医生对被动吸烟危害认识到位,新余市医生具有较强的控烟意识,但缺少劝烟技巧培训。帮助病人戒烟的工作中,多数医生主要是鼓励病人戒烟,但还有相当多的医生没有真正掌握戒烟知识和戒烟方法。因此,要加强对医院员工进行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和技巧、戒烟知识及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引进一种以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为目标的荧光RT-PCR技术并运用到新余市麻疹常规监测工作。方法新荧光RT-PCR与国产的荧光RT-PCR试剂盒、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新余市2014年所采集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新荧光RT-PCR、国产的荧光RT-PCR试剂盒、ELISA试剂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53%、23.4%、17.02%。与ELISA相比,RT-PCR具有更好的检测灵敏度,且两种荧光RT-PCR之间的总符合率达到97.87%。结论新引进的方法很敏感,适用于麻疹实验室监测以及疑似病例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江西省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cy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iVDPV)病例进行调查和处置,为制定江 西省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iVDPV病例进行医学治疗的同时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对其进行医学检查及采样检测,并召开专家诊断会议对其进行最终诊断。对该 地区iVDPV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及对患儿家庭的卫生指导,避免病毒的传播。结果 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属江西省首例。通过15次连续采样检测显示病毒变异程度逐渐增加。通过接种率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为98.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3.7%;病例接触者标本分离结果仅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未发现脊灰病毒,风险评估认为iVDPV传播的风险较小。结论 通过有力的处置,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流行。保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和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及时发现并阻断脊灰野病毒或VDPV输入及传播的最有效措施。病例所在地的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应加强,同时如何阻断iVDPV病例的持续排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起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置,探索防控布病疫情的有效手段。方法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0-2007)和疫区处理规则(GB15988-1995)进行病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结果共确诊7例布病病例,其中6例为养殖场和火锅店工作人员,1例为食客。病例均有羊及其排泄物、羊产品接触史。感染源为染疫羊群。结论未检疫山羊是布病最重要的感染来源,养殖场和火锅店工作人员对布病知识认知度低、操作中未进行有效防护是造成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余市大学生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新余市五所民办院校就读了两年的大学生作调查对象。把其中在新生入学体检HBsAg为阴性,而就读两年后体检HBsAg为阳性的237名学生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学生240人作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这477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人口特征、既往史、家族病史、密切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余市民办院校学生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同室同学是HBsAg阳性,经常共用刷牙缸,经常共用剃须刀,经常校外就餐,有扎耳环孔史,经常与同学共餐,未接种乙肝疫苗,其OR值为1.286-20.587。其中OR值最大的是未接种乙肝疫苗,OR=20.587。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接触也是乙肝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大学院校主管部门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加强对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并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大学生的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新余市城市儿童虐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虐待是指在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或)精神折磨、性虐待、漠视、放任、商业或其他的剥削,并导致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1]。为了解城市儿童家庭心理/精神和躯体虐待发生情况,我们于2004年9月抽取新余市5所小学3~5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哨点监测,掌握流感发病现状,及时发现优势毒株的变化和变异。方法设立哨点,监测流感样病例,每周采集10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48h内送流感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81%和1.63%,两个流感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36%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48h内送流感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81%和1.63%,两个流感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36%2.68%和1.212.68%和1.213.27%,分别呈现春、夏之交和冬、春两季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5岁儿童构成比例较高。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以≥15岁组较高,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分型以乙型B流感病毒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新余市2011年和2012年流感流行高峰分别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存在H3N2、未分型和乙型B流感3种流感流行,以H3N2、乙型B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余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新余市麻疹病例人口学资料和发病信息,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市共确诊麻疹199例,年均发病率为1.75/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出现暴发疫情。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4-5月,散居儿童、学生、农民、幼托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共报告163例,占81.91%。<1岁组发病率最高(29.96/10万)。结论新余市麻疹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已进入麻疹消除阶段,但疫情时有反弹,应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探讨<1岁婴儿麻疹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余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余市2010—2015年确诊乙肝报告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4 976例,年均发病率为69.1/10万,年龄以青壮年(15~59岁)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89%)。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达到最低点,为0.72/10万;慢性乙肝呈上升趋势。结论新余市现行乙肝防控策略取得一定成效,急性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但青壮年尤其是农民的乙肝防控形势严峻。除应继续执行现行乙肝防制策略外,应针对男性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