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国内外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2型糖尿病筛查策略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预防心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拟并比较的系统性筛查策略包括:(1)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推荐,在40~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1);(2) 根据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推荐,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2);(3)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2021年更新的《2型糖尿病的筛查建议声明》的推荐,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及以上)的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根据指南推荐,对筛查阳性(空腹血糖7.0 mmol/L及以上)的人群强化控制血糖以达到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马尔可夫模型循环周期设为1年,研究期限设为10年,模拟10个周期,计算的结局指标包括心血管病事件发病数和全因死亡数等结局事件数,以及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或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效果评价指标。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人群和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发病率、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强化干预措施的效应强度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研究纳入的289 245名基线无心血管病且未诊断糖尿病的35~70岁人群中,与机会性筛查相比,在40~70岁人群中进行系统性筛查的策略1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为2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180~264]例,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的策略2为227(95%UI: 185~271)例,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筛查的策略3为131(95%UI: 98~164)例。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数的需筛查人数在策略1、2和3分别为1 184(95%UI: 994~1 456)人、1 274(95%UI: 1 067~1 564)人和814(95%UI: 649~1 091)人。策略2相比策略1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的需筛查人数增加90(95%UI: -197~381)人,但心血管病预防效果相似; 策略3相比策略2的需筛查人数减少460(95%UI: 185~724)人,筛查效率更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根据现有的最新指南开展糖尿病系统性筛查能够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全因死亡,但仅降低筛查起始年龄从40岁到35岁对预防心血管病效果的增益并不明显,如果降低筛查的起始年龄到35岁需要同时考虑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以便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定量评估方法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某电镀生产企业,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手册F部分:吸入风险评估补充指南》的基本原理,开展现场调查和危害识别、暴露期与暴露方式评估、暴露评估、职业病危害致癌与非致癌性风险评估。[结果]该企业职业危害暴露途径以呼吸道暴露为主,暴露期符合亚慢性暴露特征。经检测除油岗位盐酸、预镀铜岗位氰化物、镀铬岗位三氧化铬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5.2-5.8、0.16-0.19、0.018-0.023 mg/m^3。非致癌风险评估显示,除油、预镀铜、镀铬岗位的危害商数分别为75、61、360,均〉1,健康风险较大。致癌风险评估显示,镀镍岗位接触可溶性镍化合物、镀铬岗位接触三氧化铬的致癌风险(Risk)分别为1.0×10^-4、2.4×10^-3,均〉1×10^-6,具有致癌风险。[结论]镀镍岗位接触可溶性镍化合物、镀铬岗位接触三氧化铬的浓度均达标,但仍具有致肺癌风险。针对无法查询到相应参考值数据(参考浓度或吸入单元风险)的危害因素,不能直接应用该模型开展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宁波市近郊农村女性居民不同血糖状态分布特征,为社区糖尿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某乡镇1 298名成年女性中非确诊糖尿病者通过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浆葡萄糖(2hPG)检测,进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统计分析该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比较不同血糖代谢状态人群的体重、腰围、血压等差别。结果有效筛查1 276人,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7.48%(年龄调整检出率为13.57%),糖尿病检出率为4.23%(年龄调整检出率为2.2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下无糖尿病检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均主要依据单纯符合2hPG诊断标准来判定。血糖正常和异常人群的体重、腰围、血压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2hPG检测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中的作用,并加强对体重、腰围、血压异常人群和40岁以上人群的血糖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构建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利用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8岁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使用LASSO回归模型和双向逐步回归模型分别筛选危险因素,并进行模型对比。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以及一致性指数作为模型比较的指标。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作为模型验证的区分度评价指标,绘制校准曲线检验其校正能力。结果 LASSO回归模型与双向逐步回归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较优的双向逐步回归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纳入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及吸烟史。训练集中预测5年和7年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AUC值(95%CI)分别为0.700(0.650~0.749)和0.715(0.668~0.762),测试集为0.738(0.667~0.801)和0.723(0.663~0.783)。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接近,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便捷易用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划分了风险分层,模型的可解释性强,区分度良好,校准度较优,可以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预测,为医生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17-2022年≤6岁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A)流行特征并分析其与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互相关性。方法 基于鄞州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2017-2022年的电子病历数据和公共卫生管理数据,分析≤6岁儿童HA流行特征。利用公共卫生管理数据中传染病报告数据计算HFMD发病率,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与互相关函数分析HA和HFM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2017-2022年鄞州区≤6岁儿童中累计监测HA病例25 385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HA年均发病率为4 986.67/10万,2018年最高(10 477.09/10万),2020年最低(870.88/10万)。HA发病高峰为6、7月,1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7 950.45/10万;云龙镇、姜山镇和下应街道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依次为8 764.31/10万、8 377.58/10万和7 965.31/10万。HA发病率与滞后0、7、12、18 d的HFMD发病率互相关系数分别为0.199、0.139、0.090、0.086(均P<0.05)。结论 2017-2022年鄞州区≤6岁儿童中HA呈高流行水平,发病率存在季节性和地区差异性,HA发病与HFMD发病存在相关性,且HFMD发病有一定滞后性。应重视HA监测,开展HA和HFMD的同期监测和管理,加强两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存在的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全国哨点监测工作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收集相关信息,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5年共调查男性性病就诊者4800人,平均年龄(37.1212.06)岁,主要为青壮年。共检测出HIV阳性7例,梅毒抗体阳性492例,阳性率分别为0.15%和11.42%。艾滋病知晓率为58.8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知晓率与年龄、是否存在高危行为、是否参与干预服务相关。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注射毒品和与同性肛交三类高危行为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宁波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已婚人群的非婚性行为依然是今后需要干预的重点,应加强对梅毒患者高危行为的干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多渠道的宣教与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Background and ai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changes in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status and lifetim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has not been reliably quantified. This study aimed to estimate lifetime risk of CVD and life expectancy with and without CVD according to dynamic MetS status.Methods and ResultsDynamic changes in MetS status were assessed: MetS-free, MetS-chronic, MetS-developed, and MetS-recovery groups. We used Modified Kaplan–Meier method to estimate lifetime risk and used multistate life table method to calculate life expectancy. Participants free of CVD at index ages 35 (n = 40 168), 45 (n = 33 569), and 55 (n = 18 546) years. At index age 35 years, we recorded 1341 CVD events during a median follow-up of 6.1 years. Lifetime risk of 33.9% (95% CI: 26.9%–41.0%) in MetS-recover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39.4% (95% CI: 36.1%–42.8%) in MetS-chronic group. Lifetime risk of 37.8% (95% CI: 30.6%–45.1%) in MetS-develop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26.4% (95% CI: 22.7%–30.0%) in MetS-free group. At index age 35 years,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VD for MetS-recovery group (44.1 year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MetS-chronic group (38.8 years).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VD for MetS-developed group (41.9 years) was lower than that for MetS-free group (46.7 years).ConclusionsRecovery from MetS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lifetime risk of CVD and a longer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VD, whereas development of MetS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fetime risk of CVD and a shorter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