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2月浙江省东阳市一家庭发生2例儿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与病例发病相关的活禽外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30%。为探索病例感染来源及判定是否存在人际传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暴露矩阵分析,认为病例A感染来源于暴露活禽,病例B感染来源于活禽暴露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转及高危行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MSM组建队列。纳入队列的MSM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共纳入90名HIV抗体阴性的MSM,队列基线调查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3.3%,队列保持率为78.9%(71/90),比较基线调查和随访到的性行为情况,随着随访次数增加,最近3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安全性行为所占构成比增加;最近3个月与固定同性性伴和临时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都采取保护措施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与异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无变化。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3.9/100人年。结论参与队列定期随访和检测后,MSM的高危性行为有所下降。由MSM社会组织鼓励动员参加定期随访和检测是值得推广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浙江省金华市2008—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流行规律,为控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按创建日期导出金华市2008—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20年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52起,其中一般事件61起,未分级事件91起。事件报告以传染病事件为主(134起,88.15%),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16起,10.53%),报告高峰为4—5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急性职业中毒、其他中毒及虫媒传染病是主要致死事件。结论 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防控重点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同时要加强其他中毒以及虫媒传染病等致死性事件的防控宣教,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及早控制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 —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有关年度专题调查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 — 2019年金华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 356例,其中伤寒595例,副伤寒761例,分别占43.88%和56.12%,无死亡病例。 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2007年之后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951.941,Ρ=0.000)。 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夏秋季高发,地区间发病差异较大,浦江县、义乌市和武义县发病率相对高。 病例的乡镇(街道)分布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年均发病数≥1例的乡镇(街道)不到总数的1/5但病例数却占到了2/3,累计病例数≥50例的乡镇(街道)仅7个但病例数却占到了43.44%。 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和15~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和散居儿童为主。 对21例伤寒和50例副伤寒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14例伤寒和19例副伤寒有明确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对2株伤寒沙门菌和20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复核,2株伤寒沙门菌和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医疗机构一致,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经鉴定为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结论2005年以来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逐步减少,病例分布有高度的地区聚集性、一定的季节性和人群聚集性。 金华市所报告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误报,且该市尚未规范开展伤寒副伤寒病原学监测,无法掌握其菌型变迁、耐药谱变化等情况。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检测技术的培训,并应尽快规范开展流行菌株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浙江省金华市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选择金华市6~47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监测方式进行面访和电话随访,并记录接种疫苗0~30 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纳入6 084名儿童,共主动监测疫苗9 090剂次,主动监测发现共有59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9.06/10万剂,96.61%发生于0~3 d。 不良反应以发热(72.88%)、腹泻(27.12%)和恶心呕吐(10.17%)等全身反应为主,转归良好。 ≥3级反应15例,均在观察期内痊愈。 不同性别、年龄、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疫苗种类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疫苗种类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EV71灭活疫苗0~3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发生率与疫苗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甲醇-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烯的方法.方法 空气中1,2-二氯乙烯用活性炭管采集,经甲醇-二硫化碳溶剂解吸,DB-FFAP毛细管色谱柱(30mx0.25mm,0.25 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结果 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华市大气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于Poisson 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GAM),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2015-2016年PM2.5浓度和0~14岁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 2015-2016年金华市大气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50.32 μg/m3,PM2.5 浓度与5种气象因素日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PM2.5日均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日门诊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298, P<0.05)。广义相加模型结果分析,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第1 d最强,PM2.5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048 8%(95%CI:0.030 1%~0.059 5%)。结论 金华市大气PM2.5浓度升高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应采取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8.
章光明  朱淑英  吴晓虹 《疾病监测》2016,31(12):1033-103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健康人群麻疹、腮腺炎、水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抗体水平情况,为制订和完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腮腺炎IgG、水痘Ig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甲肝IgG。结果 共检测1170份血清标本,麻疹、腮腺炎、水痘IgG阳性率分别为89.40%、80.34%和71.37%,HBsAb阳性率为78.29%,甲肝IgG阳性率为55.21%。结论 金华市健康人群麻疹、腮腺炎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乙肝、水痘和甲肝免疫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水痘、甲肝疫情,同时进一步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覆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金华市涉禽场所A型流感病毒分布情况,评估人感染禽流感风险,为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全市155个涉禽场所,采集6类环境标本1445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型流感病毒,使用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市10个县(市、区)A型流感病毒场所阳性率为50.97%,标本阳性率为26.44%。4类涉禽场所中,禽交易市场标本阳性率为33.94%,均高于规模禽养殖场、禽散养村和野生候鸟栖息地(均P 0.01)。6类环境标本中,其他类型(肺、肠等禽内脏废弃物)、禽宰杀加工清洗污水、禽宰杀加工器具涂抹物的阳性率均高于禽粪便、禽饮水、养禽笼具表面涂抹物(均P 0.01)。全市10个县(市、区)环境标本均有A型流感病毒检出,冬春季A型流感阳性率高于夏秋季(2=46.490,P 0.01)。城乡禽交易市场A型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0,P 0.01)。 结论 金华市城乡禽交易市场、禽宰杀环节和冬春季A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高,存在人感染风险。冬春季加强禽交易市场监管,落实检疫准入、消毒、休市、关闭等措施,推广禽类杀白上市模式,是降低人禽流感发生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金华市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10年3—11月,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蚊虫,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结果金华市全年平均蚊密度为4.61只/h,蚊虫密度高峰在6—9月,占全年捕蚊数的83.00%。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3.90%。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最多,占捕蚊数的66.75%。结论金华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淡色库蚊是金华市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