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临床上诊疗时会有患者询问,用热水泡手是不是和热水泡脚一样,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很好奇,她为什么要用热水泡手呢?原来这位患者一到冬天双手受冷或在其他季节用手接触比较凉的物体(比如说夏天从冰箱里把冻着的肉拿出来),手指就会感觉发胀。虽然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自己感觉手指好像变粗、变胖了,还发麻,过一会儿就痒起来了,用手挠也不能缓解,必须得用热水泡一会儿才行。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68岁,患2型糖尿病已经10多年了,血糖基本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最近发现部分脚趾甲有增厚、松动及变空现象,不疼。请问专家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什么药物可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专家门诊     
问:白某,男,68岁。2005年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初期服用中药,具体药名不详。未用过其他口服降糖药,8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目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50(诺和锐50)早晚各1次,共计52单位。偶尔有低血糖症状,饮食和运动较规律。既往不吸烟,少量饮酒。无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76岁,于2004年确诊糖尿病。我每天口服3~4片糖适平,服药期间皮肤出现小面积荨麻疹。2009年开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每天34单位,血糖控制尚可。注射胰岛素一年后,荨麻疹的面积较之前扩大,长时间不愈。直到目前过敏症状仍然存在,并且逐渐加重。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治愈?(内蒙古王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体重160-170g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2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静脉血检测胰岛素和FFA水平;(2)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IRS-1、IRS-2)和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FFA组血胰岛素水平较NS组增高[(25.2±2.3)比(18.6±1.7)mU/L,t=7.9,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比(0.64±0.10)mmol/L,t=12.8,P〈0.05]。FFA刺激后,FFA组活体和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较NS组增强[活体分别为(137±24)、(80±16)mU/L,t=6.8,P〈0.05;离体分别为(272±4)、(227±4)mU/L,t=28.6,P〈0.05]。与NS组相比,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了29.3%4-2.6%(t=2.2,P〈0.05),IRS-2mRNA及UCP-2mRNA表达分别增加了345.1%±4.7%、228.4%±4.2%(t=3.4、3.0,均P〈0.05)。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但同时激活线粒体氧化应激,使UCP-2表达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综合征[1]。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统计目前中国T2DM的发病率达9.7%[2]。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T2DM发生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此"糖毒性"与"胰岛素抵抗"成为大家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梅 《中国医刊》2007,42(10):19-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简称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具有独特降糖机制的抗高血糖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控制血糖过高的目的,并具有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其中以阿卡波糖应用最广泛。1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根据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者B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水平均高于A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年龄,糖尿病病程、LDL-C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单药组(洛伐他汀20 mg,po,qn),一组联合用药(洛伐他汀20 mg,po,qn 阿昔莫司0.25 g,po,bid).每组30人,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治疗组TC、TG、LDL-C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除皮肤反应高于单药组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