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根据诊断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51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4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LDL-C、HDL-C、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受教育年限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降低[(4.14±4.86)年vs(8.25±3.98)年,P<0.05],HbA1c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6.01±0.87)%vs(5.19±0.79)%,P<0.05]。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β=1.736,OR=10.654,95%CI:5.421~10,745,P=0.002)和HbA1c(β=1.038,OR=6.558,95%CI:1.369~6.541,P=0.004)进入回归方程,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除受教育程度因素外,HbA1c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HbA1c水平、减少高血糖,对保护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评估的差异,以期找到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该人群10年CVD发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41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体检眼科疾病筛查情况,为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评估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9年3月11日至2020年6月9日24303例体检受检者的眼科检查结果。结果24303例体检者中选择眼科检查人数为8867例,其中8830例(99.58%)被检出患有眼病,男性占55.8%,年龄以21~40岁居多(占58.4%)。构成比前五的眼部疾病为屈光不正7873例(89.15%),白内障1001例(11.34%),倒睫185例(2.09%),翼状胬肉98例(1.11%),眼底豹纹91例(1.03%)。结论关注中青年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制定个性化的眼科健康计划,应成为未来眼科保健及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马孝湘  王林  杨雁华  帅平  沈宗姮  杨华  刘玉萍   《四川医学》2019,40(4):329-333
目的探讨ALDH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老年汉族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后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200例做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200例作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使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ALDH2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8. 5%vs35. 5%和33. 0%vs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OR=0. 527,95%CI:0. 491~11. 532,P=0. 021)。结论 ALDH2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老年汉族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相关,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遗传易感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梦纯  郭姝瑾   《四川医学》2024,45(2):187-190
<正>冷诱导 RNA 结合蛋白(cold 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 CIRP)是人体细胞中的一种冷休克蛋白[1]。人类的CIRP基因定位在第 19 号染色体p13.3位点上[1],它以低水平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在生理情况下,CIRP主要存在于细胞核,通过稳定特异的mRNA以促进细胞存活,其在细胞增殖、细胞存活、昼夜节律基因调控、端粒酶维持、应激适应、肿瘤形成和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作用[2];在冷应激、缺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久坐行为及心肺耐力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S)相关风险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人共1793例,均完成心肺耐力测试、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PB)、舒张压(DPB),以及生化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UA)。采用身体活动准备问卷(PAR-Q+)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估研究对象运动风险和身体活动水平,将静坐时间6 h/d作为切点分为低、高久坐行为两组。久坐行为和探讨最大摄氧量(VO2max)与代谢指标相关性以及心肺耐力等级与上述指标的风险比值。结果 久坐时间与LDL-C、HDL-C显著相关(均P<0.05),与VO2max、BMI、WC、SBP、DBP、TG非常显著相关(均P<0.01)。VO2max与TC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运动功能均明显得以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相对更低,而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情志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水平与脂蛋白(a)〔Lp(a)〕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EH患者500例,同时入选同期体检血压正常的老年健康者4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及生化指标、Lp(a)和m ALB水平。根据血压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Lp(a)和m ALB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筛选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1Lp(a)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Lp(a):老年EH 1级组(235.3±113.6)mg/L、2级(339.7±157.2)mg/L、3级(405.3±201.6)mg/L〕,各组之间比较以及各组分别与对照组(123.7±66.5)mg/L比较,差异由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m ALB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m ALB:老年EH1级组(26.3±10.8)mg/L、2级(40.6±15.6)mg/L、3级(91.3±17.1)mg/L〕,各组之间比较以及各组分别与对照组(9.6±5.4)mg/L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3总体老年EH患者血清Lp(a)〔(316.8±149.7)mg/L)〕高于对照组(123.7±66.5)mg/L,总体老年EH患者m ALB(51.2±13.9 mg/L)高于对照组〔(9.6±5.4)mg/L〕(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和m ALB呈正相关(r=0.274,P0.05;r=0.476,P0.05;r=0.398,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和m ALB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EH患者血清Lp(a)和m ALB水平均升高;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Lp(a)和m ALB水平逐渐升高;Lp(a)和m ALB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成都市成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为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成都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8 324人, 填写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慢性疾病分布及其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1 329例罹患慢性疾病, 患病率为16.0%;吸烟、被动吸烟、饮食不规律、烟熏腌制食品等食物摄入量大、饮食口味重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与慢性病明显相关(P<0.05);其中饮食不规律、烟熏腌制食品等食物摄入量大、饮食口味重和缺乏体育锻炼是成年人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危险因素较多, 应加强健康生活的宣传力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降低慢性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