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禽流感病毒(H5N1)非结构蛋白1(NS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异性,本研究在分别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基础上,用A/Viet-nam/1194/04(H5N1)-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竞争抑制实验对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株能识别4个H5N1-NS1蛋白不同抗原位点的mAb,亚类测定显示,5株为IgG2a、1株为IgG2b,另外13株为IgG1。这些mAb均与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检测均与A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有交叉反应,而与B型流感病毒无交叉现象。表明成功获得特异性针对H5N1-NS1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杂交酵母艾滋病疫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以酵母为载体所制得的艾滋病候选疫苗进行研究。方法 构建表达Gag及IL-2的质粒载体,将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入酵母细胞,通过酵母杂交获得同时表达两种基因的酵母杂交体,放大培养后经灭活、分装、冻干,制得细胞干粉作为试验的疫苗。用小鼠及食蟹猴对试验疫苗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结果 杂交酵母可以稳定表达Gag及IL-2;经皮下注射可以分别在小鼠及食蟹猴体内诱导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反应;对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表明,疫苗可以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疫苗的安全性良好,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只在注射部位引起轻微的红肿,个别动物有低热反应,但均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杂交酵母艾滋病疫苗具有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杂交酵母载体疫苗在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运用阴阳、六经辨证理论治疗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龄女性DOR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阴阳、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分期用药;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的受孕情况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FSH/LH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受孕11例、受孕率为36. 67%(11/30),对照组受孕4例、受孕率为13. 33%(4/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FSH水平以及FSH/L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LH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阴阳、六经辨证理论指导进行分期用药,能够下调高龄女性DOR不孕患者的FSH以及FSH/LH比值,并诱发比较优势的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成功受孕。  相似文献   
6.
抗重组EB病毒抗原双重抗体检测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u YL  Zhang CQ  Ng SP  Zong YS  Liang YJ  Chen YL 《癌症》2003,22(9):903-906
背景与目的:在评估4种EB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础上,探讨优化抗重组:EB病毒抗原双重抗体检测应用于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方法:收集广州地区57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58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应用:EB病毒特异抗原(谷胱甘肽转移酶重组融合蛋白)为基础的4种免疫酶联吸附法,即:EBNA1-IgA,EBNA1-Igg,Zta-IgA和Zta-IgG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EBNA1-IgA的灵敏度(O.9123)和阴性预测值(0.9074)是单独使用4种ELISA实验中最高的。Zta-IgA具有最高的正确率(π,0.8870)和Youden指数(J,0.7738)。当评估配对的ELISA时,EBNA1-IgA和Zta-IgA双重阳性的所有指标是4种双重阳性实验中最高的。5例:EBNA1-IgA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呈Zta-IgA阳性,而7例Zta-IgA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呈EBNA1-IgA阳性。结论:EBNA1-IgA酶联免疫吸附的单独检测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时优于其他3项(EBNA1-IgG、Zta-IgA和Zta-IgG)单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BNA1-IgA和Zta-IgA两项的组合应用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时有互补作用,是血清学检测的合适组合。  相似文献   
7.
早期发现和筛选鼻咽癌的EB病毒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Ng MH  Chan KH  Ng SP  Zong YS 《癌症》2006,25(2):250-256
鼻咽癌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人的一种常见癌症;世界上除其他少数族群具有中等程度的发病率以外,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鼻咽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且好发于中年人。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EB病毒(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归属为第一类人体肿瘤病毒)是鼻咽癌的致病因子,肯定参与鼻咽癌的多阶段、多因素发生过程。本文简要地复阅了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重点地介绍了EB病毒抗体和EB病毒DNA作为鼻咽癌标志的主要应用;根据由鼻咽癌导致的EB病毒抗体反应的现代知识,并考虑到目前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了促进有效地早期发现鼻咽癌的血清学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与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EBNA1 IgA水平的分析,探讨在鼻咽癌高发区应用该抗体作为鼻咽癌血清学指标时临界值的确定.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0例健康人和104例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EBNA1 IgA,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曲线分别选择灵敏度、特异度在95%所对应的rOD值作为阴性临界值和阳性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人群划分成3个不同等级,rOD≥1.85为阳性,1.85>rOD≥1.10为可疑阳性,rOD<1.10为阴性.结果:健康人群EBNA1 IgA的均值是0.850±0.637,鼻咽癌患者为2.241±0.875.健康人群中EBNA1 IgA阴性、可疑阳性和阳性人群分别占75.13%、17.44%和7.44%,而鼻咽癌患者则分别是4.81%,17.31%,77.88%.结论:鼻咽癌高发区人群血清EBNA1 IgA的rOD值离散程度较大.以EBNA1 IgA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指标,可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3个人群,以利于临床作出对鼻咽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病毒重组疫苗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代表HEVORF2C端约1/3长度基因片段的重组蛋白作为疫苗,进行了猕猴接种及HEV攻击实验.结果显示,猕猴接种疫苗后可产生高效价的抗体;在同株HEV攻击后,疫苗组3只猕猴除1只出现1次粪便标本HEVRNA阳性外,其他未见粪便排毒和HEV血症,而对照组3只猕猴均出现粪便排毒,并持续9~13天;其中2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检测到HEVRNA,且1只出现ALT异常.上述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有效地保护猕猴对同株HEV的攻击,可作为HEV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探讨了EB病毒基因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型(RFLP)在正常鼻咽组织,鼻咽癌组织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正常鼻咽组织的EB病毒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感染可能发生在癌变前;EB病毒基因组BamHF区的RFLP在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的鼻咽组织之间有不同的分布;不同EB病毒RFLP变型(variant)的混合感染在正常咽组织比在癌组织中普遍,这结果表明可能在癌变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带有EB病毒的细胞的选择生长,结果使得癌组织中的细胞以一种EB病毒变型为主;本文探讨了EB病毒的RFLP变型在鼻咽组织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分布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为鼻咽癌高发区的癌变检测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