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20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9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的关联。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显著负相关(β=-0.007,P=0.01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5-(OH)D水平仍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β=-0.008,P=0.006)。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其强烈的传播性已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存在高度病原同源性,同为β属冠状病毒。由于孕妇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脆弱性,为疫情流行期间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本文将对目前所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编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并评价在医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框架和知信行理论构建了 4个维度36个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2所医学类院校的大一、大二3 826名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体妊娠相关焦虑对子代学龄前执行功能(EFs)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以期针对性优化子代生命早期发育环境。  方法  选取中国安徽出生队列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孕早期建卡的孕妇,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和妊娠相关焦虑情况。对队列内的3 556名3~5岁儿童进行随访,收集儿童相关特征,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父母版)评价其执行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GEC)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40(1.06~1.85),1.64(1.06~2.54),1.89(1.27~2.82)];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抑制、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 GEC 异常风险有关[ OR值(95%CI)分别为 2.60(1.45~4.67),2.45(1.69~3.57),2.23(1.28~3.88),3.27(2.03~5.28)]。 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异常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79(1.13~2.83),1.45(1.07~1.98)];仅孕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功能异常有关[OR 值(95%CI)= 2.26(1.17~4.38)];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功能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2.45(1.40~4.28),2.02(1.35~3.01)]。  结论  妊娠相关焦虑显著影响子代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妊娠相关焦虑在男童中主要影响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在女童主要影响其工作记忆和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与体脂百分比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情况,分析其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性。方法 对安徽省8 890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血压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评价儿童高血压情况,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率)为1 210人(13.6%)。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血压总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6、7.79、42.10和13.77,P<0.01)。城市男生体脂百分比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显著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P40~组和P60~组OR值分别为1.65(95% CI:1.12~2.45)和1.75(1.27~2.42),男女生分别从体脂百分比P40P60开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总体上随着体脂百分比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高体脂百分比会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系,为近视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参加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调查,并经视力检查和串镜检查判断为视力正常和疑似近视的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采用χ2检验描述学生疑似近视、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联。结果 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69.03%。城市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χ2=138.54,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50.43,P<0.01)。随着年龄段增加,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519.5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存在关联,其关联强度在不同年龄组有所不同。体育锻炼时间≥1 h/d是8~12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80,95% CI:0.64~0.99),睡眠时间≥8 h/d是13~15岁和16~18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3,95% CI:0.56~0.94;OR=0.38,95% CI:0.21~0.68),家庭作业时间≥2 h/d是8~12岁和13~15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危险因素(OR=1.41,95% CI:1.11~1.79;OR=1.74,95% CI:1.36~2.23)。结论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以及减少家庭作业时间是学生近视防控的有效措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近视防控策略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中小学生阳光接触时间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地理区域分布选取12个省份的43771名在校学生或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日和周末平均每天阳光接触时间及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群体之间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阳光接触时间≤2 h/d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每天平均阳光接触时间为2.49 h和3.22 h。其中学习日平均阳光接触时间≤2 h/d和>2 h/d所占比例分别为60.81%(26616/43771)和39.19%(17155/43771);周末期间阳光接触时间≤2 h/d和>2 h/d所占比例分别为44.05%(19283/43771)和55.95%(24488/43771)。在学习日,不同性别、城乡、居住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家庭住房类型、上下学交通方式和视屏时间的儿童青少年之间,阳光接触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周末,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居住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家庭住房类型和上下学交通方式的儿童青少年之间,阳光接触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学习日和周末,小学、女生、城市、居住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好或中等、家庭住房为楼房和视屏时间>2 h/d是中小学生阳光接触时间较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日每天平均阳光接触时间较少,其报告率较高,不同群体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孤独症在婴幼儿早期的行为发育特点,为早期干预赢得时机。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建立队列,记录各阶段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分阶段填写适当的《婴儿社会性反应问卷》并计算得分,在儿童18个月龄时,用《CHAT-23问卷》进行孤独症行为的筛查,计算3、6、9、12个月龄儿童社会性反应得分,并根据百分位数P25P75将其划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采用χ2方法分析18个月龄儿童的孤独症行为在各月龄不同分组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2月龄内婴儿的社会性反应与18月龄孤独症行为的关联效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月龄(3个月±7 d)的婴儿1 207人,截止到18月龄,追踪到队列儿童共1 085人,筛查出孤独症行为儿童99人,检出率9.1%; 3、6、9、12月龄的低分组孤独症行为检出率依次为16.1%、13.3%、13.7%和1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社会性反应得分中低分组的孤独症行为检出率均高于高分组,且各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组是发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的危险因素,3、6、9和12月龄的RR值(95%CI)分别为2.94(1.50~5.75)、3.28(1.32~8.09)、2.38(1.16~4.88)和4.90(2.08~11.49)。结论 虽然孤独症行为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在儿童12月龄内某些特定行为对ASDs具有预测作用,可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的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的浓度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方法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的分离采用C18色谱柱,使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运用负离子喷雾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结果该方法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0.2~50 ng/ml,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15 ng/ml,定量限为0.4 ng/ml。0.5、2、10、50 ng/ml 4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4.8%,108.1%,100.8%,97.2%;日内RSD分别为15.9%,9.3%,4.6%,3.5%;日间RSD分别为10.5%,15.1%,5.3%,5.1%。结论该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性,适用于血清样本中痕量双酚A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