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整体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HAMA、HAMD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遵医率为73.68%,观察组遵医率为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轻负性情绪,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程靶控输注麻醉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胶州市人民医院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16例,均行二尖瓣置换术,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醚组(58例)与丙泊酚组(58例)。丙泊酚组接受丙泊酚全程靶控输注麻醉,七氟醚组接受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点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 结果麻醉后七氟醚组意识消失及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T1~T3七氟醚组血清cTnⅠ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T3七氟醚组血清CK-MB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与丙泊酚全程靶控输注麻醉相比,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可有效缩短意识消失及拔管时间,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脑钠肽(BNP)、转化因子β1(TGF-β1)水平及MLHFQ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大于对照组,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复合麻醉,试验组接受七氟醚复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术前、术后2 d的认知功能评分(MMSE),术后2 d时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2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影响小,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室率、QT间期、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间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室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脑得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用脑得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及BI评分,两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机能缺损程度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I评分分别为52.34±11.52分、53.14±12.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分别为82.42±16.58分、73.47±15.5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8.84(16/181)、18.23%(33/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脑得康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析中药活血化浊汤联合西药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66例脑梗死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行常规西药依达拉奉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5~79岁,病程1~24h),分析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药活血化浊汤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4~80岁,病程1~23 h),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 结果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可见,分析组30例(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24例(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分析组更优(P<0.05)。 结论中药活血化浊汤联合西药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糖尿性白内障术前1d及术后1d黄斑分区厚度及容积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50例需要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其术眼术前1d与术后1d分别作为观察和对照。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观察黄斑分区视网膜厚度、容积及黄斑区总容积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OCT均未见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异常。黄斑内环A、中环B、外环C视网膜各个分区厚度及容积分布不均,容积呈现由内向外的盆地分布。术后1d,黄斑区九分区中,B2、C2、C3、C4分区黄斑平均厚度较术前1d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黄斑中心凹1mm 视网膜平均厚度(A)与术前1d相比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4、C1、C2、C4分区黄斑平均容积较术前1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总容积较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构成黄斑厚度及容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总结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性黏液瘤”和“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pseudomyxoma peritonei”为关键词,检索2018年8月以前发表的有关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诊治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是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主要特点是不同原因引起阑尾管腔的慢性炎症导致管腔的狭窄,黏液物质不断聚集,在腔内压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下,黏液侵及阑尾壁内或突破至壁外。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诊断、病理分期及评估预后;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的认识更加透彻,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其治疗方式在切除范围及黏液清除程度上有了基本统一的治疗方案。结论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CT及超声的诊断率在逐步提高,该肿瘤具有低度恶性,要做到完整切除肿瘤,即使扩大切除范围也要避免瘤体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6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与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