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2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78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0篇
  4篇
中国医学   171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姬利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0):2045-2048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ICU诊治的14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都给予充分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多巴胺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6 h复苏率与28 d死亡率,记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 d后的心率(H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结果 观察组的6 h复苏率与28 d死亡率分别为70.3%和24.3%,对照组分别为47.1%和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vO2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R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与血气指标,从而提高复苏率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0.4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7 mg/次,1次/d。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4、TNF-α和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可有效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申秋菊  刘雯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0-2213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观察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50 mL/次,1次/d。1个疗程为3周,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T细胞亚群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8+、CD4+、CD3+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佳,能改善其CD细胞亚群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司维拉姆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治疗,每次5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司维拉姆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脂代谢指标、血钙和血磷,并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磷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临床检测指标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2年生存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司维拉姆联合依帕司他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管钙化情况,降低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96例。A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剂量为40 mg/d,B组患者使用剂量为20 mg/d。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1个月时总有效率(82.29%)与B组(70.83%)相比差异不明显;治疗3个月(89.85% vs 77.08%)及6个月时(93.75% vs 84.38%)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A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好转,A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COPD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榆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给40例,均予以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异山梨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以及心绞痛疗效、心电图(ECG)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CG疗效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异山梨酯治疗UAP能显著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92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骨肽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4例。玻璃酸钠组清除关节积液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次,1次/周,治疗5周;骨肽组静脉滴注复方骨肽注射液,4~1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20 d。联合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和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治疗,用法用量、疗程同玻璃酸钠组和骨肽组。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血清学指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治疗后,玻璃酸钠组、骨肽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44%、75.00%、90.63%,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玻璃酸钠组和骨肽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玻璃酸钠组和骨肽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玻璃酸钠组和骨肽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乳头溢液及疼痛就诊而临床触诊阴性、超声及钼靶 X 线检查未见明确病灶的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 MRI 图像———T2 WI 脂肪抑制(T2 WI-SPAI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密度投影(MIP),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总结其早期病变的形态、分布、信号特点以及内部强化特征。结果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变隐匿,MRI 表现分为3类:(1)隐匿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仅见大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实性结节3例(占37.5%);(2)条形扩张导管内见实性微小结节型3例(占37.5%);(3)沿乳腺末梢导管散在分布类圆形小结节型2例(占25%),结节最大径约0.4~1.0 cm,平均0.7 cm。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表现多为隐匿型及条形扩张导管内实性微小结节型,占75%。病灶 T2 WI-SPAIR 以等信号、等/高混杂信号为主,呈导管样强化,ADC 值及动态增强 TIC 表现多样性,其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及伴随征象。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病变隐匿,MRI 可以敏感检出并定位,并对病灶的形态及功能成像具有优势,可为临床确诊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患者 女,65岁.因右下肢疼痛5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跛行2月入院.查体:T1~T3椎间隙压痛阳性,平T4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弱,右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Ⅱ级,拇长伸肌、趾总伸肌肌力Ⅰ级,腓骨长短肌肌力Ⅰ级,胫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肌力Ⅰ级,小腿三头肌肌力Ⅰ级,左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Ⅰ级,左侧胫前肌、拇长伸肌、趾总伸肌、腓骨长短肌、胫后肌及拇长屈肌、小腿三头肌肌力Ⅱ级.  相似文献   
70.
高宇  米磊  刘怀勤 《河北医学》2016,(10):1629-1632
目的::研究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MMR)在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给予MMR)48例及对照组(给予下颌骨节段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手术指标,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以及患者术后对颜面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分级、pT分期、下颌骨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距离瘤灶的长度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1~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整体自视、生活适应、社会评价以及综合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MR治疗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较好,但临床应关注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