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8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45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46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1473篇
预防医学   36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59篇
  4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856篇
  2020年   874篇
  2019年   1201篇
  2018年   81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急性阑尾炎病患75例,予以低频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本组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低频超声高,P<0.05。结论: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运用高频超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88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相对较高,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皮质醇(Cortisol,COR)、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动态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1例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组,另外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乳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钠肽水平,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皮质醇水平; 对急性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死亡和存活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颅脑损伤组BNP水平明显下降,COR,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 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重型组BNP水平明显降低,COR,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 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BNP水平明显降低,COR,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BNP,COR,Lac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组患者有无脑脓肿、有无脑膜炎、有无脑积水相关,即与无脑脓肿、无脑膜炎、无脑积水患者比较,有脑脓肿、有脑膜炎、有脑积水患者BNP水平明显降低,COR,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BNP与COR水平呈正相关(r=0.268,P=0.003); BNP与Lac水平呈正相关(r=0.425,P=0.001); COR与Lac水平呈正相关(r=0.281,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与单项预测比较,三项联合预测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 BNP,COR,Lac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且与患者预后转归相关,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存活的判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及基因改变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322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荧光定量PCR和二代测序检测。用WHO 2016髓系白血病分型系统和NEJM 2016文献定义的标准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322例AML患者中,95.7%的患者检测到遗传学或分子学改变;FLT3、NPM1、DNMT3A、NRAS、CEBPA双突变为最常见的5种基因改变;58.7%的AML可被分到WHO 2016定义的基因型中,77.8%的AML可被分到NEJM 2016定义的基因类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结果,依据现有的国际统一的WHO疾病分型标准,超过半数的AML可被划分到一个独立的基因型;依据NEJM 2016的研究结果,更多的患者可以被划分到一个独立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施行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化脓性腰椎间隙感染20例23个节段,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54.9岁。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测量相关影像学指标以评估矢状位平衡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纠正、间接减压指标特点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56个月,平均18.9个月。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279.6±73.9)min,出血量(241.3±70.1)mL,术后平均卧床(4.4±2.8)d。末次随访腰部VAS评分(0.65±0.49)分、ODI评分(9.30±1.6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6.60±1.05)分和(77.65±9.41)%(P0.05)。腰椎前凸角增加6.12°(14.7%)(P0.05),腰椎矢状位平衡得到有效改善;局部后凸Cobb角减少1.99°(-21.6%)(P0.05),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中央矢状径等间接减压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植骨均获融合,术后临床恢复良好,无感染复发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于选择合适的化脓性腰椎间隙感染病例,微创X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好,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腰椎间隙感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0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分为3组:高评分组(NIHSS≥15分,25例),中评分组(6分NIHSS 15分,40例),低评分组(NIHSS≤6分,38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出血量,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对象血清CCCK-18含量;进一步分析血清CCCK-18含量与NIHSS和颅内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IHSS高评分组血清CCCK-18水平和颅内出血量显著高于中评分组,且中评分组高于低评分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CK-18水平与NIHSS呈明显正相关(r=0. 61,P 0. 05),与颅内出血量呈明显正相关(r=0. 57,P 0. 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增高,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恢复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人工腹水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心、肾等特殊区域(肿瘤距上述脏器最短距离小于等于0.5 cm)肝癌术后观察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科22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经皮行射频消融(RFA)联合人工腹水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结果 22例患者术中人工腹水量平均(550±131)m L,术后3 d超声证实腹水均自发消失;术后有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造影无肿瘤残留;RFA联合人工腹水手术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86±0.77)d,明显少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20.05±4.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联合人工腹水是治疗特殊区域肝癌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