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预防急性颅脑损伤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预防便秘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3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能有效减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便秘次数。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金华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研究对象,2016年1~9月为整治前,医院常规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为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整治前后对抗菌药物品种等和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品种有66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后急诊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均小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显著低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整治前;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术前30min~2h使用率高于整治前(P0.05)。结论: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医院药事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未进行药事管理前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进行药事管理后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的,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的为78.00%(P0.05),改革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医患纠纷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药周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能够提升并改善药物管理机制,降低药物服务不满意的发生率,同时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将滥用和误用药物的现象减少,同时还将不良反应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4.
2014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采取游学轮转观摩和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阅读、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和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等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技术内容,并在实践工作中推广。经过选拔,作者有幸成为第一批培养对象,经过三年的游学轮转观摩培训和自主学习,获益良多,努力在实践工作中推广运用,探索适合医院及当地可行的方式方法,希望能把所学特色技术真正落地,发挥中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5.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方面转变,对于中药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中药师工作劳累,工作量大,根本无法专注应用大量的时间攻读传统的书本,文章从新型的媒介——医院微信公众号角度,来谈论其对中药师业务能力的影响,为广大医院中药师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一个新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加味人参养荣汤对肺癌化疗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对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予加味人参养荣汤,化疗第1天开始内服,1剂/d,2次/d,连续6周。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程度和近期骨髓抑制疗效。检测两组血清G-CSF和GMCS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近期骨髓抑制总有效率为88. 57%,显著高于对照组(64. 71%)(P 0. 05)。观察组化疗后1周血清G-CSF和GM-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加味人参养荣汤辅助中晚期肺癌化疗气阴两虚证患者,能改善骨髓抑制程度,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近期骨髓抑制疗效,上调血清G-CSF和GM-CSF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7.
鄢雪辉  郭婷婷  邓志燕  王杰 《新中医》2018,50(12):97-10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观察组采用针灸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变化,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Ⅰ)Ⅰ、PGⅠ/PGⅡ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4%、8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148.
正笔者尝试用全中药糕来防治2型糖尿病,经过1年的观察,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5~62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37~59岁。排除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改善微循环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120例创伤性鼓膜中等穿孔患者按接诊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口服复方丹参片,C组单纯明胶海绵贴补处理;D组明胶海绵贴补处理+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2周时分别评估四组鼓膜充血程度,1月时比较四组鼓膜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1周及2周时A、B两组及C、D两组鼓膜充血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1),1月时A、B、C、D四组穿孔愈合例数及愈合率分别为20(71.43%)、17(73.91%)、25(92.59%)和24(96.00%),愈合时间分别为(27±2.3)d、(25±1.9)d、(16±2.6)d和(15±2.1)d,A、B两组及C、D两组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改善微循环药并不能明显提高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率,缩短穿孔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加强膏方制作水平,优化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制定统一的膏方质量标准,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分析,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从物料、辅料的准备,中药的提取、浓缩、收膏等,详细介绍膏方制作过程及其质量评价。[结果]目前膏方主要制备工艺分为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人为主观判断成膏外观,以及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内在指标如相对密度、不溶物、装量、黏度、含水量、微生物限度及出膏率等。规范了膏方制作流程并进行质量控制后,膏方的质量有显著提高。[结论]总结膏方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法,探讨膏方质量评价体系,可为规范膏方的制作及完善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