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9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797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89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2165篇
预防医学   27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17篇
  39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比较布洛芬与安乃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双盲双模拟,单剂量,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210例6月到12周岁发热儿童被随机分入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治疗组,观察其退热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安乃近组相比,布洛芬组的总体疗效好(99.3%),退热起效时间早,退热持续时间长,P值均小于0.05。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混悬剂用于儿童发热安全高效,应为儿科急诊临床应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2.
尼莫地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尼莫地平干预组。测定脑组织PLA2活力,脑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脑含水量及脑组织PLA2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尼莫地平可使缺血后脑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PLA2活性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但对脑缺血后脑组织PLA2mRNA表达降低不明显。结论:尼莫地平能抑制PLA2活性,降低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减轻脑水肿病理改变,对缺血性脑细胞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布洛芬混悬液口服与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对高热惠儿的退热疗效。方法:对151例体温>38.5℃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48 h和72 h退热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洛芬组退热疗效好,退热作用持续时间长,不失为儿科临床基本退热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4.
经皮肤途径给药的利多卡因贴剂具有全身血药浓度低、药物集中于用药部位、全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广泛用于外周神经痛的止痛,最近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其它类型疼痛的止痛。这些疼痛的治疗一般每次需3片或更多片贴剂持续用药12 h或更长时间。为此本文考察了每24 h一次或12 h一次,每次4片利多卡因贴剂,连续3 d给药后利多卡因的药动学和连续给药后粘剂的安全性、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动物热性惊厥发作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60只对热惊厥敏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4或8mg/(k·d)的剂量灌服托吡酯20d后,观察其热性惊厥敏感性改变情况和毒副反应。结果:Wistar大鼠用药后,在热水浴中发生惊厥的时间分别从(247.8±84.9)s、(243.4±99.4)s延长到(353.6±79.3)s、(329.2±78.1)s(t分别为3.07、3.59,P均<0.01);发生惊厥的持续时间分别从(283.0±112.3)s、(298.3±84.0)s缩短到(178.9±84.8)s、(230.3±74.0)s(t分别为3.33、4.18,P均<0.01);热惊厥发生程度也明显减轻,分别从2.9±0.9、2.7±0.7降低到1.8±0.9、1.3±0.9(t分别为4.89、6.65,P均<0.01);热惊厥控制率达95%(57/6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较高为65.0%(39/60),但表现轻微,而引起动物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却只有16.7%(10/60),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χ2=29.1,P<0.01),而血常规和肝肾功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托吡酯用于预防动物热性惊厥的发生具有剂量较小,疗效高,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注射方案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治疗方案4次/d(睡前注射中效,三餐前注射短效)治疗4例青春期糖尿病患儿6月。结果:4例患儿慢性高血糖症得以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α)基本恢复正常,酮症酸中毒发生减少。结论: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方案治疗能够控制青春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前医院质量管理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生产模式和患者满意模式,二者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在借鏊这两种医院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服务特点,提出了更加适合医院质量管理的新模式-交互模式,并对医院质量管理交互模式的实施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瘢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儿童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及预防瘢痕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预防性注射治疗的患儿473例,共行1514次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和总结。结果 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达100%,对关节部位瘢痕的挛缩有明显减轻和预防的作用。瘢痕疙瘩直接注射效果较差,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预防性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其余手术后经预防性注射,无增生性瘢痕发生。注射期间28例出现早期Cushings综合征表现,停药半年后消失,随访5年以上,无生长发育异常。结论 小剂量激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和预防儿童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9.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其中约 2 5 %经药物治疗无效而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 ,导致智力低下和精神衰退 ,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近几年随着手术适应证的严格选择和致痫灶定位技术的提高 ,癫痫手术在儿科领域也得以迅速发展。笔者对小儿癫痫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定进行综述。一、小儿癫痫外科治疗的回顾癫痫手术治疗始于 19世纪晚期 ,但在儿科领域的发展仍十分缓慢 ,可能与癫痫病程可以自限 ,手术危险大和手术技能不成熟有关。 1975年Davidson和Falconer(Lancet,1975 )报道了 4 0例复杂部分性癫痫…  相似文献   
70.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需依赖于体内实验,而体内实验的成功必须借助于准确、有效的实验方法.近年来,随着新理论的发现,不断有新的实验方法应用于体内实验.该文就近年常用的及新出现的应用于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机制的体内实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