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制备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方法对含药微丸进行溶胀层和控释层的包衣。结果本研究所制硝苯地平脉冲释放微丸在体外释放试验中能达到要求的释药效果。结论所采用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2.
1“血不利则为扩的出处与分析《金匾要略》曰:“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跌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此段经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气病形成的机理,一是肺气虚,致“寒水相搏”而成水肿;二是脾胃气衰,则“水谷不化”精微而为水湿,困于内水粪杂下,溢于外而为水肿;三是肾虚血少,三焦无肾气以温,而决该无权;膀航无肾气以化,州都失职;故在男子则表现为小便不利,在女子则经水不通。经乃血…  相似文献   
73.
司富国  陈瑞  司季青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16,(11):2032-2035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此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其症状多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有左下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评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SPA017ΔSPI2)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研制有效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减毒口服疫苗。方法以1×10~8菌落形成单位(CFU)的SPA017ΔSPI2对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进行口服免疫,7 d后以相同剂量进行二次免疫,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SPA017ΔSPI2体内定植水平、血清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并对SPA017ΔSPI2亲本株SPA017攻毒后的保护效力进行评价。结果 SPA017ΔSPI2免疫后不影响小鼠的生长性能,该缺失株在小鼠体内具有一定的定植能力,且SPA017ΔSPI2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攻毒后免疫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经口服免疫后可对小鼠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可以作为甲型副伤寒理想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77.
曹斌  马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97-1801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为本地区农村中学生预防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19年4—6月在河南、湖南、湖北三省农村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 462名中学生进行饮酒行为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饮酒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过去有过饮酒行为者54.25%,首次饮酒年龄<15岁者占30.03%,近12个月存在醉酒行为者占14.41%,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的学生占12.16%。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47.70%,男生(44.89%)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低于女生(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81,P<0.001)。男生在扯伤自己、撞伤自己、烫伤自己方面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7.482、4.991、8.5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512,95%CI:1.280~1.79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342,95%CI:1.040~1.750)、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OR = 1.535,95%CI:1.152~2.0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5);女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682,95%CI:1.431~2.01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811,95%CI:1.312~2.5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1)。结论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饮酒行为年龄越小、饮酒次数越多,增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饮酒行为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8.
靳书安 《吉林医学》2014,(26):5801-5801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疝气手术的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观察组与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对照组,检测术中应激指标,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程度弱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促进术后苏醒,控制苏醒过程中的躁动,是小儿疝气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9.
〔摘 要〕 目的:探讨定期口腔精细护理在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定期口腔精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将定期口腔精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控制源量表(IPC),横断面整群随机抽取本、专科大学新生493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科生在内控性上显著高于专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上显著低于专科生;2男生倾向于解决问题,女生倾向于求助;3母亲情感温暖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父亲情感温暖是求助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4内控性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机遇是求助的负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结论:1专科生相对于本科生感受到更多负性家庭教养方式、低内控,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2父母温暖理解是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成因;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建议由政府统筹开办家长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