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1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它与肿瘤的起始、生长、转移及化疗抗性有密切关系。食管鳞癌细胞中也被发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这类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裸鼠成瘤和化疗抗性,这类细胞将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培养和分离食管鳞癌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免疫荧光激活细胞分离法、免疫磁珠激活细胞分离法、悬浮培养法、侧群细胞分离法等。本文对当前食管鳞癌干细胞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特性及不足进行了综述,并认为食管鳞癌干细胞需要联合多个细胞标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周口淮海医院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3~65岁,平均37. 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绞伤3例,压砸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0cm×6. 5cm~9. 0cm×12. 5 cm,创面均不同程度存在泥沙、碎屑等异物残留,并伴有足部的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5. 0cm×7. 0cm~10. 0cm×14cm,其中急诊修复4例,经清创术后应用VSD技术处理7~10d,择期修复创面9例。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及足部功能恢复满意,无皮肤破溃及磨损现象,患足负重、行走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3.
王国宝  幸超峰 《安徽医药》2014,(12):2331-233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的显微外科救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及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7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致伤原因及血管损伤情况,分别采用直接端端吻合、静脉移植及旁路血管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合并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同时给予切开减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同时一期行神经修复。结果成功26例,1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行截肢术,经3个月~2年的随访,救治成功患者肢体供血良好,动脉造影显示血管通畅,无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理想。结论锁骨下动脉损伤应及时得到快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积极抗休克治疗、尽快进行显微外科修复等是挽救肢体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钙化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中的表达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8例TMC和6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灶钙化情况和相关资料。结果 TMC和甲状腺良性疾病病灶钙化超声检出率分别为67.6%和33.3%(P<0.01);病理检查结果病灶钙化率分别为72.1%和35.0%(P<0.01)。微钙化在良、恶性钙化结节中所占比例各为20.8%和79.2%(P<0.01)。结节钙化中有70.0%为恶性,无钙化结节中32.8%为恶性(P<0.01)。TMC病灶微钙化发生率为55.9%,乳头状癌微钙化率为72.5%。女性及年龄<45岁TMC患者的病灶钙化率较良性疾病均明显为高,(P<0.01)。结论 TMC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微钙化是TMC特异性最高的超声表现特征,对TMC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正>例1男,60岁。于2007年10月因出现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伴胸闷,到外院行胸部X线、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占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为:右总支气管口近隆突约1 cm处可见新生物堵塞管腔,远端不能窥视,活检病理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考虑黏液表皮样癌,行局部放射治疗,EP方案全身化疗4周期。2008年02月发现双侧锁骨上分别可触及一约2 cm×3 cm及一约1.5 cm×3 cm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活动尚好。行双侧锁骨上及腋窝彩超检查提示:①双侧锁骨上窝多发性实性包块(考虑转移癌);②右侧腋窝可见多个淋巴结图像"。复查胸部CT扫描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给予胸腔放液并灌注氟脲嘧啶(5-FU)治疗2次后胸水基本消失,随后给予TXT+5-FU方案化疗2周期(其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01月—2012年0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者共31例,分别在术前2 d、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观察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横径(LAD2)、左房长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左室横径(LVD2)、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术后1、3、6个月LAD1、LAD2、LAD3、LVD1及LVD2逐渐减小,EF%、FS%、SV逐渐减小,以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为著;RAD1、RAD2、RVD1、RVD2无明显改变。结论封堵术作为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手术方法,不仅可以减轻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风险,而且可以有效恢复心腔大小和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7.
<正>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部常见损伤,单个手指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理方法较多。但在一些复杂性手外伤中,既有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又有手部其它严重损伤,此类创伤处理比较棘手[1]。2010年0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科应用各种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1754岁,平均30岁。损伤原因:机器挤压伤38例,电锯伤22例,热压伤18例。损伤类型:断指并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单手4指以上  相似文献   
68.
<正>目前全球传染病流行情况十分严峻,新老传染病对健康的威胁交替发生。我国是传染病高发国家,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监测与预警是控制、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危险危害的关键所在,是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危害的理论保障[1]。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法定传染病管理关口前移,开展实时监控和预警干预,形成了"监测危险因素-预警提示-按时限报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经过5年实践,传染病疫卡网络直报及时率由95%提  相似文献   
69.
<正>去除根管系统内部的残余活髓或坏死牙髓、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1]。冲洗液在根管生物力学处理中主要发挥润滑和清洁作用,包括消除根管微生物,降解残余组织、有机质和无机质,保证污染的牙本质的清洁和根管内部通畅[2]。有效根管冲洗的目标是确保冲洗液渗透到所有的根管壁,特别是靠近根尖的区域。迄今为止,即使是采取了低p H值、升高温度或者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提高浸润性的条件下,仍没有某种单一  相似文献   
70.
<正>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管理的成效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为保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杭州杏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作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技术补充[2,3]。通过近1年的应用,改变了医院感染管理以回顾性调查、手工处理监测数据为主,工作效率低的状况,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