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吕萍 《现代保健》2009,(29):111-112
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由于外伤应激反应常使原有的DM病情加重,而DM又对骨折、伤口愈合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易发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笔者所在科2005年2月3日收治一名老年多发骨折合并DM患者,通过术前严密的诊疗计划、术后精心的护理,骨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四组,每组24只:DPB+BMP组、DPB组、BMP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ACL重建,DPB+BMP组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复合体,DPB组和BMP组分别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空白对照组的骨隧道内不植入其他材料.于术后2、4、6、8周时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动物,切取骨隧道内标本,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分析腱-骨愈合进程. 结果术后2周时BMP+DBP组的骨隧道内新骨生成活跃,肌腱周围出现较多纤维软骨组织;4周时骨隧道内出现钙化的纤维软骨,肌腱末端与钙化软骨融合为一体,并见Sharpey's纤维形成;6周时隧道内出现了更多的钙化软骨,肌腱与骨的结合区出现潮线,具有正常ACL止点的结构特点;8周时肌腱与骨的连接更加成熟,钙化软骨增多.其他三组的腱-骨愈合过程均迟于DPB+BMP组.结论 DPB复合BMP能促进ACL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73.
采用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33例;尿道拖入法治疗12例。随访6个月至8年,前治愈率84.8%(28/33),后治愈率83.3%(10/12)。对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治疗难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再狭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临床常见,充分前路减压、重建颈椎解剖序列、椎体融合并使伤椎获得相对坚强固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5.
肿瘤坏死因子与门静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门静脉高压(PH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病因复杂,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如内脏及体循环小动脉阻力的降低,心输出量、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加等。导致上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床对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等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反应低下有关,或者与内脏及...  相似文献   
76.
大面积烧伤经腋静脉置管行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烧伤病人,机体呈超高代谢状态,大量热能消耗和显著负氮平衡,因此,静脉营养支持是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大面积烧伤后,皮肤广泛受到破坏、创面感染,导致置管困难或导管感染等。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腋静脉穿刺置管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18~57岁,烧伤面积50~84%,平均烧伤面积64%;住院36~121d,平均住院76d。伤后3~5d开始行静脉营养治疗,用3L袋输注营养液14~28d,平均21d。本组29例共行腋静脉置管35次,其中左侧腋静脉12次,右侧23次;穿刺置管一…  相似文献   
77.
现对桡骨远端骨折致volkmann’s挛缩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9岁。入院3个月前在工作时不慎自8m高处坠落,身体左侧着地,伤后即昏迷,急送当地医院拍片后诊断为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创伤性脑病,急诊予以抢救并行左前臂石膏托固定,伤后左前臂肿胀明显(肿胀时间约持续1个月),前臂皮肤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水疱,当时未予以重视。昏迷10d后醒来,即发现左手麻木并活动障碍,左手各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呈屈曲畸形。入我院时伤后已近3个月,查体见:左手各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曲畸形仍明显,前臂肌张力增高。左手内在肌及大、小鱼际肌均萎缩,呈铲状手畸形。左食、中、环、小指触痛觉消失,左拇指触痛觉正常。左手各指主动活动均明显受限,被动伸直活动受限,活动左手各指可见手掌出现明显弓弦现象。左手夹纸试验(+)。结合患者受伤经过及体征,考虑为yolkmann’s缺血性肌挛缩。为明确诊断,予手术探察,术中可见左正中神经呈黄白色,屈肌腱粘连不明显,前臂远程掌侧肌肉已大部分坏死,变性并挛缩,符合volkmann’s缺血性肌挛缩的特征,术中将已坏死、挛缩的肌腱行“Z”字延长术,现左手各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呈屈曲畸形已得到大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78.
亲属活体肾移植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11/2006—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18例,均知情同意。受体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体年龄24-74岁,17例有血缘关系,另一例为妻子供肾。均行经腰开放手术取肾,左侧供肾15例,右侧供肾3例。术后受体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三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①所有供体在术后10d左右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肾功能正常。②16例受体均在术后1-3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因供肾迷走血管损伤在术后5d左右血肌酐下降到200μmol/L,1个月左右稳定在160μmol/L。1例他克莫司仅服0.5-0.75mg/d,于术后5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后2个月出现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血药浓度谷值为343μg,L)。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较为安全,排斥反应少,结果满意。免疫抑制剂宜采用低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79.
我院最近收治巨大肝血管瘤误诊为肝癌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例 1:男,47岁。2a前因右半身活动不能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发病来。无头痛、昏迷、呕吐等.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a余,否认有糖尿病及肿瘤病史。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右肋下10cm,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脾未及。无腹水征。右足巴氏反射阳性.左足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侧正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0.
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的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曾出现过多种固定器材,分析近年来关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献资料,了解肌腱固定方式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9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固定方式的文献,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hamst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肌腱固定方式的文献,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腘绳肌腱”,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有关于固定方式的评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0篇关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33篇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固定方式经历了一个由皮质骨外固定到骨隧道内固定的演变过程,Transfix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肌腱结嵌压固定是最新出现的一种固定方式,其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在固定位置的选择上,多数学者认为应该遵循等距重建。通过对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隧道内固定能减轻术后骨隧道的扩大程度。结论: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固定方法越来越趋于隧道内固定,并朝着利于腱骨愈合、减轻骨隧道扩大的方向发展。在固定位置的选择上,学者们尚无统一的意见,其趋势可能是向解剖固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