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良、恶性皮肤黑素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细胞型蓝痣、1例先天性痣伴非典型增生以及1例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3例患者均有不同大小的皮损,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均表现为黑素细胞增生,且黑素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及生长方式表现多样化,存在交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3例患者病理组织中增生细胞可溶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蛋白、人黑素相关抗体(human melanoma-related antibody 45,HMB45)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皮肤黑素细胞病变的病理类型多样,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鉴别其良、恶性十分困难。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的大体观察特征、镜下所见、免疫表型特点,必要时辅以分子检测,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宫颈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两者与HPV感染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宫颈鳞癌(SCC)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70例(LSIL 15例,HSIL 60例)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sFRP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杂交捕获(HC2)技术行宫颈黏液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结果:sFRP1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SCC的细胞膜表达是逐渐缺失的,β-catenin在上述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中表达是逐渐增强的。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的SCC组织sFRP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与浸润深度的SCC组织β-caten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和sFR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β-catenin蛋白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1);sFRP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5)。结论:sFRP-1、β-catenin蛋白表达及HPV感染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结直肠癌组织SKP2表达的意义及其与FAK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意义及与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SKP2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分析SKP2与FAK表达的关系.结果:SKP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非瘤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1.29%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KP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体类型、病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SKP2表达与FAK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KP2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上调且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SKP2与FAK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4.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在临床及病理上大多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及应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越来越受到病理学者及临床的关注,其确诊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对其有关的组织学来源、诊断命名和生物学行为的见解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仍然有一定分歧,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以VEGF、MMP-2检测验证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130例胃癌中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同时Hp-L型阳性的病例有88例。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67.69%vs24%,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MP-2、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MMP-2和VEGF的表达阳性呈正相关(r=0.45,r=0.30,P<0.001)。结论Hp-L型感染是影响胃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胃癌细胞的VEGF、MMP-2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Ras相关蛋白7A(RAB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癌症公共数据库和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04例患者,分析RAB7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预测RAB7A影响胃癌侵袭途径的作用和机制;通过慢病毒转染获得过表达和低表达RAB7A的胃癌细胞系(MGC803),采用免疫印迹、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探究RAB7A对ECM降解的影响以及RAB7A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 癌症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RAB7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负面影响患者生存期(P<0.01)。本院患者数据显示,胃癌组织中RAB7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与外周血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正相关(P<0.001)。单因素结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AB7A高表达是影响胃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82;95%CI:1.459~5.693);ROC曲线分析显示,以RAB7A相对表达量2.625为截断值,其预测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性为84.6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在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检测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与经典型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I3L1、Cyclin D1在经典型PTC中高表达(分别为61.1%、58.8%),β-catenin异位高表达于经典型PTC组织中(50.9%);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表达均与经典型PTC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CHI3L1、β-catenin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_s=0.735,r_s=0.597,P均0.05),CHI3L1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_s=0.817,P0.05)。在经典型PTC组织中CHI3L1、Cyclin D1蛋白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异位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Log-rank=4.717,Log-rank=4.976,Log-rank=7.654,P均0.05)。结论 CHI3L1、Cyclin D1蛋白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共同参与经典型PT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8.
109.
正患者男性,58岁,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腋下肿块,未予重视,半年前肿块渐增大,偶有疼痛,就诊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行右侧腋下肿块切除术。术后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PET-CT检查示:(1)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影,部分融合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2)食管腹段FDG代谢增高,考虑炎性病变;(3)左侧臀中肌及臀小肌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炎性病变;(4)双侧颈部(Ⅰ、Ⅱ区)、气管前腔静脉后及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影,部分FDG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构建Snail-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nail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基质胶(Matrigel)法比较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与相应的瞬时转染细胞株在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通过下调Snail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迁移与侵袭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结论 Snai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调;与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相关,其可能机制与逆转肿瘤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和共同抑制下游转移靶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