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在构建沉默RORα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基础上,观察沉默RORα对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RORα沉默对MGC80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RORα、Wnt1、MMP-9与TIMP3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集落形成实验显示,沉默组的集落形成率128.1%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沉默组S期细胞百分率39.9%较对照组26.1%和空载体组27.4%明显增加(P<0.05)。迁移实验显示,沉默组迁移距离(1.76±0.19) mm明显高于对照组(1.32±0.14) mm和空载体组(1.29±0.17) mm (P<0.05)。侵袭实验显示,沉默组穿膜细胞(172±27)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47±17)个和空载体组(149±14)个(P<0.05)。RT-PCR与Western blot表明,沉默RORα可显著上调Wnt1与MMP-9 mRNA与蛋白与下调RORα与TIMP3 mRNA与蛋白。结论:沉默RORα可通过Wnt信号通路上调MMP-9和下调TIMP3促进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42.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 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 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LIMK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将87例结肠癌、26例腺瘤及34例正常结肠组织共147例结肠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癌、腺瘤及正常组织中LIMK1表达。结果LIMK1在腺癌组织中表达[75.86% (66/87)]明显高于在腺瘤[38.46% (10/26)]与结肠正常黏膜[20.58%(7/34)]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高分化结肠癌组织中LIMK1表达率[40.00% (4/10)]明显高于中分化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0.21%(33/47)]与低分化腺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96.67% (29/30)](P<0.05),而中分化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体积<5.0 cm结肠癌组织LIMK1表达[57.14%(20/35)]明显低于≥5.0 cm的表达[88.46%(46/52)](P<0.05)。淋巴结转移表达97.78%(44/4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52.38% (22/42)](P<0.05)。Dukes分期A+B组LIMK1表达[60.98%(25/41)]明显低于C+D组[89.13%(41/46)](P<0.05)。结论LIMK1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结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4.
陆丽峰  夏红  何洁  凌晖  谭晖  苏琦 《现代肿瘤医学》2024,(12):2177-2182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周期阻滞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观察DADS对K562细胞增殖与周期阻滞效应。Western Blot检测DADS对K562细胞PCNA、Chk1/2以及下游分子Cdc25C、CyclinB1与CDK1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显示,15μmol/L、30μmol/L、60μmol/L、120μmol/L、240μmol/L DADS处理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48%、59.34%、66.42%、77.06%、81.05%(P<0.05)。对照组与Tween80组无抑制作用(P>0.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30μmol/L、60μmol/L与120μmol/L DADS处理K562细胞后,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2.71±0.29、 36.69±0.93与73.02±0.87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而Tween80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60μmol/L与1...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寻找胃癌肿瘤标记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48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与2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ORα的表达,研究ROR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ROR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ROR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3.36%(19/22),56.25%(27/48)和24.44%(22/90),3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RORα阳性率分别为45.00%(9/20)、27.59%(8/29)、14.29%(3/21)、11.11%(1/9)和9.05%(1/11)。高分化腺癌RORα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结论 RORα蛋白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能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AP-2γ表达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将81例胃癌、胃黏膜癌前病变26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34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组织中AP-2γ表达。结果 AP-2γ表达在胃癌76.54%与癌前病变69.2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35.29%(P<0.05)。癌前病变低于胃癌(P<0.05)。高分化腺癌AP-2γ表达率40.00%明显低于中分化70.59%与低分化腺癌81.36%(P<0.05)。而低分化腺癌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P<0.05)。≤3.0cm表达59.38%低于>3.0cm的87.76%(P<0.05)。淋巴结转移83.64%明显高于无转移61.54%(P<0.05)。Ⅰ+Ⅱ期表达59.38%明显低于Ⅲ+Ⅳ期87.76%(P<0.05)。结论 AP-2γ在胃癌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构建Chk1/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建立高表达Chk1/2基因人胃癌MGC803细胞,为研究Chk1/2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参照野生型Chk1/2基因mRNA全序列,在cDNA两端各设计一条对应引物,并引入各自的酶切位点。从人胃癌MGC803细胞中提取mRNA作为模板合成Chk1/2 cDNA第一链,并扩增目的基因全表达序列片断,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氨苄青霉素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菌液PCR及测序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入MGC803细胞,经G418筛选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菌液特异性PCR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片断分别为1.4 kb和1.6 kb,测序分别证实为Chk1和Chk2基因,经NCBIBLAST分析与Genbank中Chk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Chk2基因的同源性为99%,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G418筛选转染细胞4周后获得稳定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细胞克隆株和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的MGC803细胞。经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Chk1/2在MGC803细胞中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Chk1/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Chk1/2高表达MGC803细胞,为研究二烯丙基二硫诱导MGC803细胞G2/M期阻滞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G2/M期检查点Chk1与Chk2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blot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ADS处理MGC803细胞的Chk1与Chk2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30 mg.L-1DADS呈时间依赖性阻滞MGC803细胞在G2/M期(P<0.05);Northern blot检测表明,DADS不同时间作用MGC803细胞后,Chk1与Chk2 mRNA表达与未处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发现Chk1与Chk2表达与未处理组无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 DADS在不同时间对MGC803细胞Chk1与Chk2总蛋白表达无改变(P>0.05),而磷酸化的Chk1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但磷酸化的Chk2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DADS阻滞MGC803细胞G2/M期与磷酸化Chk1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LIMK1沉默对DADS抑制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LIMK1-miRNA/SW480细胞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DADS对沉默LIMK1结肠癌SW480细胞LIMK1和磷酸化LIMK1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LIMK1 RNA沉默与DADS对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结果 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LIMK1-miR/SW480细胞LIMK1mNR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表明成功构建稳定沉默LIMK1基因的SW480细胞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45 mg.L-1DADS处理和沉默LIMK1组较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SW480细胞LIMK1蛋白和磷酸化LIMK1明显下调(P<0.05)。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发现,沉默LIMK1或DADS处理SW480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明显抑制(P<0.05)。而DADS处理沉默组抑制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更为明显(P<0.05)。结论沉默LIMK1基因可抑制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增强DADS抑制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寻找胃癌肿瘤标记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与6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研究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组织表达85.94%(55/64)明显高于癌前病变51.85%(28/54)与胃癌20.71%(29/140)(P<0.05),而癌前病变表达显著高于胃癌(P<0.05)。PTEN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黏液癌与印戒细胞癌分别表达44.83%(13/29)、26.08%(6/23)、14.58%(7/48)、7.40%(2/27)与7.69%(1/13),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TEN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11.53%(12/10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17/36)(P<0.05)。在Ⅰ+Ⅱ期表达38.30%(18/47)明显高于Ⅲ+Ⅳ期11.83%(11/93)(P<0.05)。结论PTEN蛋白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