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核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趋化因子L20(CCL20)的表达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集正常胃黏膜组织65份及胃癌组织73份、癌旁组织73份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Gimesa染色判断Hp的感染情况。通过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NF-κB、CCL20、HSP70的表达情况。比较癌旁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的Hp感染率及NF-κB、CCL20、HSP70阳性率;分析NF-κB、CCL20、HSP70在癌旁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灰度值。分析Hp感染对NF-κB、CCL20、HSP70表达的影响。对NF-κB、CCL20、HSP70的表达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Hp感染阳性率及NF-κB、CCL20、HSP70阳性率分别为43.84%及64.38%、75.34%、87.67%和47.95%及39.73%、43.84%、56.16%均高于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呈递减趋势(P0.001)。Hp(+)的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21.32±12.69)、(112.20±10.47)、(115.50±10.65)和(152.65±16.33)、(149.52±12.30)、(160.64±11.47)均低于Hp(-)组(P0.001)。NF-κB、CCL20、HSP70间两两呈正相关(P0.001)。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NF-κB、CCL20、HSP70,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巩固治疗及康复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37±4.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89±4.21)分],t=5.752,P0.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远低于对照组的14.5%,(χ~2=3.960,P=0.047)。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健康管理干预后,不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所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线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2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81例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一线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在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结果:39例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PF,氟尿嘧啶1 000 mg/m~2d 1-5、顺铂75 mg/m~2d 1-3)方案、21例紫杉醇联合顺铂(PC,紫杉醇150 mg/m~2d 1、顺铂75 mg/m~2d 1-3)、21例多西他赛、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DCF,多西他赛60 mg/m~2d 1、顺铂70 mg/m~2d1-3、氟尿嘧啶500 mg/m~2d1-5)与接受放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5.6%、23.8%、38.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4.3%、61.9%、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分别为7.34、7.10、9.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分别为18.03、16.10、18.83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PF、PC、DCF方案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7.9%、14.2%、19.04%。结论:三种方案均可作为一线治疗食管癌化疗方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结核性毁损肺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立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30例65岁以上老年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6例,标准后外侧切口4例,14例行右肺上叶切除,2例行右肺中上叶联合切除,10例左上肺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手术时间150~330 min,平均(240±29)min,术中出血400~5000 m L,平均(600±125)m L,术后放置胸管时间5~21 d,平均(10.0±2.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伴节段性肺不张12例,心律失常11例,心衰3例,哑型肺栓塞2例,胸腔大量渗血1例,反复少量咯血1例,均采用药物治疗治愈。2例患者因术后健侧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余28例随访,失访2例,26例随访6~60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老年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最佳手术时机,术前充分准备,娴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其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总结医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院以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从中随机抽选出64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总例数为32例。采用西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中医外治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中医证候积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组患者,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免疫功能,且总有效率高,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的效果,了解绍兴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特征,运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构建特异性的PCR反应体系,并用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其他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对该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同时用该体系对来源于绍兴市立医院的125份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痰液样本及15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5种耐药突变基因(rpoB、katG、inhA、embB、rpsL)的检测。结果构建的PCR-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用于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其他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37Rv标准株可检出,但未检出耐药突变位点。275份结核分枝杆菌样本中对4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菌株有201份(73.1%),单药耐药20份(7.3%),耐多药54份(19.6%);共检出133个耐药突变位点,其中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突变位点数分别为41个、51个、30个、11个;前5位突变位点为315M、43M、S531L、15M和H526Y。结论绍兴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以耐多药为主。构建的PCR.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日趋增多[1]。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临床上肠道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好发于老年人。IC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某一段结肠血供不足或回流受阻,导致结肠壁缺血缺氧而发生损害[2-4]。由于IC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特别是老年患者反应较差,症状更加不典型,早期误诊或漏诊率较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各患者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72例患者中52例UGT1A1*6基因为野生型G/G,占比72.22%;17例UGT1A1*6基因为杂合突变型G/A,占比23.61%;3例UGT1A1*6基因为纯合突变型A/A,占比4.17%。57例UGT1A1*28基因为野生型TA6/6,占比79.17%;14例UGT1A1*28基因为杂合突变型TA6/7,占比19.44%;1例UGT1A1*28基因为纯合突变型TA7/7,占比1.39%。72例接受伊立替康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各UGT1A1基因型疗效和肿瘤进展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6突变明显增加3级以上腹泻(χ2=11.71;P=0.0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χ2=8.66;P=0.01),而UGT1A1*28突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χ2=16.26;P=0.00)。结论: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并没有相关性,但是UGT1A1*6突变明显增加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而UGT1A1*28突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进行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0.
<正>目前机械通气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特别是对于心胸外科术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更高。故对于心胸外科手术后出现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和普及,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已经成为一个治疗重度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同时联合传统的密闭式吸痰法可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纯密闭式吸痰法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