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729篇
内科学   29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1497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992篇
  14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 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择期实施40例咽喉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以0.2 μg/kg的剂量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快速诱导,并以0.2 μg/(kg·h)剂量速度进行术中维持,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给药)和瑞芬太尼组(以2 μg/kg的剂量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快速诱导,并以6 μg/(kg·h)剂量速度进行术中维持,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每组各20例.对两组术后患儿镇痛和镇静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术后各期的镇静评分较高,尤其是术后5 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期间,舒芬太尼组患儿没有出现烦躁和哭闹,镇静效果相对较好.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术后各期镇痛效果较好,尤其是术后5 min时能够达到完全镇痛.结论 对于小儿咽喉部手术的麻醉,两种麻醉方法 都可以顺利完成,但相比较而言,在麻醉质量和安全性方面,舒芬太尼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肛门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及对护理工作的体会。方法对本院尝试用单孔腹腔镜进行手术的3例直肠肿瘤患者行术前、术后护理等。结果 3例患者手术成功,经术后护理未发现术后感染或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3例随访至今,复查结肠镜局部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对经肛门单孔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关键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充分的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和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濮阳市人民医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并发生ACS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观察组,在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未发生ACS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hs–CRP、LDL–C、Hcy水平,重度高血压,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中Ⅲ级和Ⅳ级是患者发生AC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C、Hcy是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结论:hs–CRP、LDL–C、Hcy水平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是否发生ACS的危险因素,应尽早做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ACS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AF)共病冠心病支架术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心房颤动共病冠心病病人210例,均在术后6h~12h内行抗栓治疗。术后根据病人抗栓治疗方案分为三联抗栓组100例和双联抗栓组110例。三联抗栓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华法林治疗,双联抗栓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随访并统计分析两组病人采用不同抗栓治疗后的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三联抗栓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7.0%,双联抗栓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R=0.56,95%CI(0.40,0.83),P0.05]和使用华法林[HR=1.45,95%CI(0.81,1.9),P0.05]是随访1年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三联抗栓治疗会使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年龄和华法林是导致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慎用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汉、维、哈不同民族帕金森病与人体血清必需氨基酸相关性。方法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伊犁州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库尔勒地区、哈密地区、阿勒泰地区等各地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帕金森病患者,同时各医院选取年龄(±3岁)、性别、族别与其匹配的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前期处理后利用高效气象色谱法测定血清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分析汉族、维、哈3个民族病例组与对照组及3组间8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3个民族血清甲硫氨酸含量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汉、哈族色氨酸存含量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3个民族病例组比较可得出两两比较色氨酸含量均有差异(P 0.05)。结论血清必须氨基酸中的甲硫氨酸、色氨酸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婴幼儿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68-4269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HBV)DNA阴性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BVR-HCC)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预防及预后影响。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HBVR-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TACE术治疗,观察组于TACE术前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情况及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甲胎蛋白(AFP)变化,并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后6个、12个月生存率。结果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HBV再激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TB、ALT、AF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后生存率70.48%(31/43)高于对照组45.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HBV-DNA阴性HBVR-HCC患者行TACE术后HBV再激活的预后,并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疾病缓解率。  相似文献   
98.
<正>在身体发育阶段,阑尾能够发挥淋巴器官的功能,促进B细胞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A类抗体的生成,阑尾参与制造的分子有助于淋巴细胞向身体内的其他部位转移~([1,2])。阑尾可以帮助抑制具有潜在破坏作用的体液性抗体反应,同时能够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手术操作较容易,但绝不能认为阑尾炎是"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小手术",患者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施行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优良率分别是15.00%、46.67%、91.67%。并发症发生率8.33%。结论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贫血临床诊断、不同类型贫血鉴别中展开血液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设置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D组,设置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Q组,设置体检结果健康的37例志愿者为健康组,均展开血液检验,对照检验所得结果。结果:Q组RBC、HB明显较D组低,RDW明显较D组、健康组高,D组RBC、RBC/MVC明显较Q组、健康组两组高,D、Q两组MCH、MCV明显较健康组低,P0.05;D组经血液检验确诊率是97.22%,Q组是97.14%。结论:对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血液检验有较高的准确率,可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