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十二指肠腺瘤(duodenal adenoma, DA)的核心致病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可用于靶向治疗DA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DA数据集(Accession No. GSE102208),运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应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利用Cytoscape获取DA核心致病基因,通过CTD数据库挖掘靶向作用于核心致病基因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 筛选获得DA患者与健康者十二指肠组织显著性DEGs共373个,其中270个上调,103个下调。主要涉及胆固醇稳态、胆固醇流出、脂蛋白合成、三酰甘油稳态等生物学过程,富集于PI3k Akt、PPAR、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蛋白质消化吸收、脂肪消化吸收、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筛选出载脂蛋白B(ApoB)、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载脂蛋白A1(ApoA1)、葡萄糖转运蛋白2(SLC2A2)、麦芽糖酶糖化酶(MGAM)等10个关键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可能用于治疗DA的潜在靶向中药活性成分,包括白藜芦醇、槲皮素、人参皂苷、姜黄素、雷公藤甲素等。结论: 基于公共数据库可以筛选与D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靶点,并挖掘到潜在的可用于DA靶向治疗的中药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2.
通过查阅、梳理历代医学专著,对红花的形态性状、别名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物剂量以及用药禁忌进行了本草考证,旨在为红花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金苓痛风舒微丸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探索金苓痛风舒微丸的抗炎作用。采用腺嘌呤、乙胺丁醇灌胃及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复合造模的方法复制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0.036 g·kg-1),痛风定组(0.432 g·kg-1),金苓痛风舒微丸高、中、低剂量组(37.8,18.9,9.45 g·kg-1),共7组,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8(IL-8)的表达。并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金苓痛风舒微丸可有效抑制小鼠耳廓炎症肿胀(P< 0.05)及大鼠足肿胀(P< 0.05,P< 0.01)。显著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8的表达(P< 0.05,P< 0.01),减轻大鼠关节滑膜的炎性细胞浸润、充血、肿胀和坏死(P< 0.05,P< 0.01)。结论 金苓痛风舒微丸对急性炎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TNF-α、IFN-γ、IL-8的表达,进而调控滑膜组织中炎症反应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突触可塑性与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 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复 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将36 只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仙通络方组(15.66 g·kg-1, 灌胃给药)、K252a 组(50 μg·kg-1,腹腔注射)、芪仙通络方(15.66 g·kg-1,灌胃给药)+K252a(50 μg·kg-1,腹腔 注射)组、胞磷胆碱组(0.054 g·kg-1,灌胃给药)以及溶剂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6 只。术后第3 天开始干预给 药,每日1 次,连续干预12 d。于术后第3、7、14 天采用Longa 评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术后第14 天采用 镀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突触一般结构与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周边组 织中突触可塑性标志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血周边组织 中BDNF、TrkB、CREB 以及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 支数量、树突棘与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模糊,部分突触囊泡出现膨大破损,突触后致密物质减少;突 触可塑性标志蛋白SYN 与PSD-95 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 而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仙通络方组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与突触数量明显增加,突触结构较为清晰,突触后致密物 质与突触囊泡数目增多;SYN、PSD-95、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但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0.05)。与芪仙通络方组比较,芪仙通络方+K252a 组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有所升 高(P<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与突触数量减少,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程 度加重;SYN、PSD-95、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而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 0.05)。结论芪仙通络方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突触可塑性与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控BDNF/TrkB/CREB 信号通 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5.
肿瘤相关性厌食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的综合征,降低了患者对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中医药治疗多从脾胃施治,而蒋益兰教授认为除从脾胃论治外,从肝论治亦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基于"土得木而达"的理论渊源,蒋教授充分认识到情志失调所致肝郁脾虚乃该病的核心病机,当治以调畅情志、疏肝健脾,药疗、话疗、食疗互相配合,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医学常用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及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VIP、CBM)共7个,按照拟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文献按照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进行质量评估,并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 542篇,筛选后纳入文献11篇,其中中文文献9篇,外文文献2篇。研究显示中药补肾活血法能够改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有效率、Harri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根据现有文献显示,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效果优于西药,但是所纳入的文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从而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而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7.
李寿彭认为,痹证主要是发生在运动系统中以肢体筋肉关节疼痛为主的病证,强调寒湿和瘀血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原因,关键病机是寒湿和瘀血导致的“不通则痛”,治疗以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为主要方法,常以经验方“痹痛宁”随证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厘清经典名方所用药材白芍的药名(包括别名)、基原、产地、药性、采收炮制、证候禁忌、功效主治。方法 通过超星数据库、中医智库、国学大师、CNKI等数据库或网站,查阅、收集、整理历代本草、方书、医籍资料中关于白芍的文献记载,结合现代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白芍别名有11种之多,现临床应用中常用名只有“白芍”“白芍药”“芍药”三种。白芍的产地今多以杭、川、亳为道地产区。炮制加工多以煮制之法,毒性作用记载为无毒或有小毒。其性味归经相关记载与现代权威中药材记载差异较小。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妇科和内科。结论 考证结果为白芍的的种植采收、炮制及应用提供文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熊桦  鲁耀邦 《医学信息》2019,(7):162-165
月经病是女性常见病之一,虽然不是危重病症,但月经不调的一系列症状诸如痛经、崩漏,已经严重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中医对月经病的治疗应用也成为当今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14位名老中医医案分析,归纳总结了各位名家对月经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则、用药规律等进行分析,为从事中医妇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