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3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13-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死亡病例特点及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性提供资料。方法应用湖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数据,统计并分析2013-2017年湖北省冠心病介入治疗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危险因素。结果2013-2017年,湖北省冠心病介入量持续上升,死亡率维持在0.069%~0. 172%。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女性比例较高、平均年龄较大、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高、既往高血压史较少、心力衰竭史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5. 401/0. 025、353. 165/<0. 001、135. 826/<0. 001、14. 132/<0.001、31.766/<0.001);介入诊疗情况中,死亡组血管病变为三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病变血管完全闭塞,血栓病变、完全闭塞型病变及长病变>20 mm,术前TIMI血流0级,术后TIMI血流0级,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比例均较存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17. 264/<0.001、88. 015/<0. 001、117. 435/<0. 001、54.370/<0.001、55.198/<0.001、28.101/<0.001、131.613/<0.001、11.429/0. 005、1 407.080/<0.001)。另外,死亡率在年PCI量不同医院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01)。Logistic分析显示STEMI(OR=7.988,95%CI 2.617~24. 386,P <0.01)、三支病变+LM病变(OR=9.786,95%CI 1.726~55. 482,P <0.05)、行急诊PCI(OR=2. 719,95%CI 1.116~6.628,P<0.05)、术后TIMI血流1级(OR=17.267,95%CI 2.885~103.340,P<0.01)、术后TIMI血流2级(OR=12. 935,95%CI 1. 150~145.441,P <0.05)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16. 972,95%CI 1.730~166. 481,P <0.05)为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2013-2017年湖北地区冠心病介入手术院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STEMI、多支病变、行急诊PCI、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术后TIMI血流1级和2级是介入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hs—CRP正常组与hs—CRP升高组间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差异。分析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hs—CRP水平,并对hs—CRP与LVEF、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正常组NYHA分级为2.06&#177;0.90级,LVEF为(38.58&#177;5.98)%,LVEDD为58.94&#177;6.14mm,hs—CRP升高组NYHA分级为2.89&#177;0.88级,LVEF为(33.46&#177;6.55)%,LVEDD为66.87&#177;9.34m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YHAI级组hs—CRP为2.66&#177;1.80mg/L,Ⅱ级组为5.02&#177;3.27mg/L,II级组为5.25&#177;3.18mg/L,IV级组为8.84&#177;2.60mg/L,Ⅱ级组、Ⅲ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I级组(P〈0.05),Ⅳ级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01)。hs—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t),与LVEDD正相关(r=0.346,P〈0.01)。结论hs—CRP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改变相关,hs—CRP可作为DCM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3.
胡珊  吴钢 《疑难病杂志》2023,(9):991-993+998
肥胖对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有不利影响,并增加房颤的患病率,肥胖导致心肌外膜脂肪的堆积与左心房电解剖重构有关。文章对肥胖介导房颤的作用机制,以及肥胖对房颤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正>神经调控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神经功能的关键环节,相关技术在医学及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部分较为成熟的调控技术已经用于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传统的调控手段如使用电极直接在神经组织附近产生干预电场,或以非接触方式直接使用光、磁场或超声波来调控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