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糖尿病性癫痫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低血糖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但糖尿病非酮症非高渗状态,仅单纯高血糖亦可引起抽搐发作,称为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临床较少见,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症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首诊于急诊科、神经科,易被误诊.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急诊科、内分泌科及神经科共收治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降血糖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筛选出超重或肥胖的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100例,均服雷米普利降压治疗,降血压效果仍不理想;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原用的降压药不变,原生活方式不变,治疗组病人加服罗格列酮片每日1次8嘲,疗程16周。分别测定2组治疗16周前后24h动态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治疗前或对照组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9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无低血糖、肝功能损害出现。结论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发件高血压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3.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在逐年增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40例,患者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2.55±10.51岁。绝经后女性302例,患者年龄48~90岁,平均年龄65.72±10.55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测定第1~4腰椎、全髋及股骨颈、股骨转子的BMD。结果 在5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112例(20.7%),缺乏者282例(50.0%),不足者120例(22.1%),充足者28例(5.2%)。男性25OHD平均水平为18.18±11.14μg/L,女性25OHD平均水平为14.29±7.33μg/L,男性25OHD水平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段分组(<60岁组、≥60岁且≤70岁组、>70岁组),各年龄组间25OHD水平不全相同,随着年龄增高维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60岁与>70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部位BMD,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性别、体重指数(BMI)及维生素D水平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女性更为明显。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各部位骨密度均较男性更低。  相似文献   
65.
糖尿病乳酸陛酸中毒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为文盲,糖尿病病程2-16年,服用的降糖药物中,4例为苯乙双胍,5例为二甲双胍,3例为中成药;在服药期间,较少监测血糖或肾功能;临床表现不典型;4例患者入院后行床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抢救成功;8例经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出院,4例因酸中毒时间较长,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结论 对高龄、依从性差、未定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应慎用二甲双胍;遇急症时,应暂停或减量使用双胍类药物;CVVH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老年患者切忌服用成分不详的中成药;延误治疗时间过长致使病情过于严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者应及时检测血清乳酸并行血气分析,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大鼠MC分别培养在低糖组、高糖组及普伐他汀组。CCK-8测定MC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分泌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RT-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相比,高糖能促进Col-Ⅳ、FN合成,抑制MMP-2、MMP-9活性,增加TIMP-1、TGF-β1、CTGF的分泌,而普伐他汀能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现象。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高糖环境下的MC增殖,并通过抑制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减少ECM积聚,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CTGF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改良Barthel AD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 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脑卒中生活专用量表(SS-QO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后期也大大提高患者自理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全面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的血浆Hcy水平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把有周围神经病变组分为单纯感觉神经病变组和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均病变组2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有周围神经病变组Hcy水平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均病变亚组Hcy水平高于单纯感觉神经病变亚组。结论高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并随着病情进展Hcy水平浓度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6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尿常规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患者尿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8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尿常规,并与同期入院的30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组尿常规检查中尿pH、尿密度、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蛋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尿常规检查在甲亢患者病情估计、观察有无合并症及指导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索一条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72例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宣教、适量运动、饮食控制等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踝肱指数(AB I)、血流动力学、下肢血管炎症因子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