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08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晶状体性散光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背景铁质异物嵌在眼球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目前认为应尽快手术以免造成眼铁质沉着症。动物实验证实小的球壁铁质异物短期内对视网膜和视神经并不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是否必须手术取出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评估兔眼后极部巩膜内植入铁异物对视网膜及视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锈铁片组和有锈铁片组。以右眼为对照眼,左眼为实验眼。制备2.0mm×1.0mm×0.2mm有锈或无锈中碳铁片,经眶路植入兔左眼后极部巩膜板层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下观察并记录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的大体改变,并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的功能变化。3个月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兔,观察植入铁片的位置,摘除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对视网膜、视神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暗适应下F—ERG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5,P=0.129),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1.188,P=0.340);各组不同时间点的F—ERG最大混合反应b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2.73,P=0.064;F分组=1.114,P=0.367)。F—VEPN,波隐含时(F时间=1.605,P=0.263;F分组=1.556,P=0.314)、P1波隐含时(F时间=2.329,P=0.092;F分组=2.186,P=0.103)不同时间点及不同处理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各指标不同时间及不同干预因素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均未观察到兔眼铁质沉着症改变。实验结束时可见巩膜内铁异物被组织包裹、位置稳定,光学显微镜下兔眼视网膜、视神经均未见明显的细胞学改变。结论兔眼后极部巩膜内细小铁异物无论氧化与否,短期内均不会对视网膜及视神经造成严重的功能性或病理性损害。  相似文献   
53.
成人正视眼前房的形态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Orbcan 系统在眼前房形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30例(6 0只眼)正视眼成人,对其用Orbcan 系统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房角的均值为4 9.348°±4 .798°;上方前房角最窄,下方前房角最宽,上半部前房角比下半部前房角要窄;颞侧前房角稍窄于鼻侧前房角但无统计学意义。前房基底水平径线、前房基底4 5°径线、前房基底垂直径线、前房基底135°径线的均值分别为(10 .86 8±0 .5 1) m m、(10 .914±0 .5 4 1) mm、(11.0 0 2±0 .5 9) mm、(10 .96 4±0 .5 2 5 ) mm ;四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Or-bcan 在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4)Cardiff视力卡法(CAC) 该方法是将小儿熟悉的物体形状作为视标,该视标由一定宽度的白色线条勾画出,其背景是中灰色长方形板;当白色线条细到被检查幼儿的视力阈值以上时,图形似乎消失,幼儿将不再注视;在检查过程中鼓励幼儿指出视标在灰色背景板的位置或说出所见视标的形状,以吸引其注意力。其原理仍是PL原理。  相似文献   
55.
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在AC/A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可用于临床测试的简便可行的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评价这种装置在AC/A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自制分光式验光镜架和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 ,作 2 3只正视眼AC/A的测量 ;同时运用直接法、同视机法作AC/A测定 ,运用直接法作AC/A测定时一并作 1/ 3米反应调节的测定。结果 :①双眼分光同时视法测定所得AC/A高于直接法 ,而直接法所得AC/A高于同视机法 ,三者差别有意义 (F =8.15 ,P <0 .0 5 ) ;②直接法 1/ 3米反应调节不等同于刺激调节。结论 :双眼分光同时视装置是一种可靠而又简便可行的AC/A测定装置 ;直接法所采用的刺激性调节可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眼科图像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开发语言采用微软VS2005高级语言程序,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10g,通过网络连接将眼科本地以及远程的各种检查设备连接,实现畅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结果该系统使眼科设备与PACS系统得以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眼科设备图像的采集,同时按照PACS标准实现了眼科图像的存储与传输等一系列功能。结论该设计实现了眼科设备与PACS系统的方便连接,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7.
58.
近几十年来,近视的流行颇受关注,近视的发展究竟是受遗传还是环境的影响也争论了很久[1].近视的病因相当复杂,许多研究者通过人群研究、系谱分析及双生子研究肯定了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近视与遗传的同卵一致率、相关系数、遗传指数等又表明遗传不是惟一决定因素,环境也起着一定作用[2],特别是当今社会近距工作需求的加强更是加剧了近视的流行.如Saw等[3]研究发现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近距离阅读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7~9岁者,在年龄较大者该相关性相对变小.当然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近距离工作跟近视、青少年性近视无关[4-5].问题的关键是,近距工作的加强是如何影响遗传敏感性的呢?一些研究人员提出长时间近距工作时,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导致调节反应不正常,导致或加剧近视[6].现就自主神经系统对调节的控制及睫状肌调控对近视发生的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来描述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二维空间形态,根据各子午线非球面性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其三维形态的数学表达式及非球面性变化规律表达式。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正常儿童77例(77只右眼),分别用Humphrey ALTAS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前表面轴向图36条子午线(从0°开始,每间隔10°取子午线至350°)上4.5 mm内所有点的曲率值。通过建立三维座标系、座标轴旋转、解方程组,求得各个子午线上的二次曲线表达式及Q值。根据36条子午线Q值,求得最适二次曲面方程式及Q值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式。结果 ①角膜前表面各截痕的Q值介于-1~0.5之间。配对t检验显示,两种仪器各截痕Q差值在0°、10°、20°、30°、170°、180°、190°、200°、210°、220°、350°子午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角膜前表面的二次曲面方程为:x^2/9.698^2+y^2/8.7491^2+(z-11.5124)^2/11.5124^2=1(Orbscan-Ⅱ);x^2/9.9406^2+y^2/9.0902^2+(z-11.8522)^2/11.8522^2=1(Humphrey ALTAS)。③角膜前表面Q值变化规律为:Q=-1+1/-0.365sin^2θ+1.351(Orbscan-Ⅱ);Q=-1+1/0.296sin^2θ+1.344(Humphrey ALTAS)。结论 ①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各截痕形态均为椭圆形,在水平、近水平方向上为长椭圆形。②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为长轴在Z轴、短轴在Y轴的长椭球面。③各截痕的Q值随角度变化呈正弦规律。  相似文献   
60.
眼球摘除术后或眼内容物剜出术后出现明显眼窝凹陷 ,造成外观美容缺陷 ,单纯安装义眼片不能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我们自1997年7月份始开展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oqatito,以下简称HA)义眼台眶内植入手术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28例28眼 ,男性19例 ,女性9例 ,年龄15~73岁 ,平均41岁。眼外伤18例 ,眼球萎缩6例 ,青光眼绝对期2例 ,眼内炎1例 ,角膜葡萄肿1例。二、植入材料采用北京康菲特公司生产的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备有直径18、20、22mm等各种规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