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百草枯(Paraquat,PQ)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商品名为克芜踪或杀草快,是被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其毒性强,具有腐蚀性,且无特效解毒剂,中毒者病死率高,对人体造成以肺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PQ引起全身中毒的表现有3个阶段[1]:消化道的腐蚀损伤;心、肝、肾、骨骼肌等受损;肺纤维化或非间质病变,严重影响气体交换,机体缺氧。国内报道PQ中毒病死率85%~95%[2],且口服致死量PQ抢救成活病例较少。本院于2006年4月17日收治1例口服致死量(30 mL)PQ加敌敌畏中毒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25岁,农民,因心情不畅于4月17日16:00左右自服敌敌畏加20%PQ共约200 mL,其中PQ约30 mL被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当地卫生院予洗胃,阿托品针处理后转至我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5 cm,对光反射迟钝,颜面部潮红,双肺呼吸音清,双巴氏征(-)。遵医嘱予留置胃管碳酸氢钠持续洗胃,甘露醇导泻,阿托品、氯磷定解毒,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泰能抗氧化,化痰,抗感染等治疗。急诊查:CHE 823 IU/L、W...  相似文献   
8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滴注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由于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刺激机体儿茶酚胺大量分泌,继而抑制胃动素分泌,可致胃肠功能紊乱[1]。尽早恢复胃肠动力对病人早期恢复正常进食,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以及机体康复起重要作用。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其独特的药理特性(低浓度时罗哌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可呈分离阻滞),目前正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与曲马朵混合液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低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以供临床选择。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6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择期胆囊切…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真核转录起始因子4E(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eIF4E 与食管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以及在食管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5 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切片中eIF4E 和D2-40 的表达,以26 例癌旁组织、55 例正常食管组织为对照;采用Image Pro Plus (IPP) 6.0 图像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结果:eIF4E 在食管癌组织(0.048 ± 0.023)中的表达较癌旁(0.028 ± 0.023)和正常食管组织(0.013 ± 0.016)高(P < 0.05),且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强度逐渐增强;eIF4E 在淋巴结转移组(0.068 ± 0.014)中的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0.033 ± 0.016)(P < 0.05);eIF4E 在中晚期食管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早期食管癌组(P < 0.05);eIF4E 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 > 0.05).低分化食管癌组中的MLVD 较中分化和高分化的MLVD 高;淋巴结转移组MLVD 较未转移组高(P < 0.05).eIF4E 的表达与食管癌MLVD 呈正相关(r = 0.624,P < 0.01).结论:eIF4E 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组织的MLVD 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可能与eIF4E 有关,eIF4E 可能作为食管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食管癌进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隔离和防护、护理、液体管理、出院指导.方法:通过对3例患者周密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预防感染和出血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疾病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感染和出血现象,最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3例病患的规范化的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应用的敏感性。结果:单药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9)。结论: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相关危险素进行单素及多素分析.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年龄(P=0.023)、手术方式(P=0.008)、腹部手术史(P=0.002)、肠道准备情况(P<0.001)、术中防粘连剂使用(P=0.006)、手术时间(P=0.042)有关;开腹手术(P=0.024)、有腹部手术史(P=0.034)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P=0.006)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素.结论:开腹手术、有腹部手术史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的独立危险素.  相似文献   
87.
患者男性,37 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0 余年,加重2 个月入院.症状发作时外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体检:神志清,R 16次/ min,BP 120 / 82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8 次/ 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X 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时常规体表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频率68次/ min.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患肢局部用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126例植入腔静脉滤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Ⅰ41例、对照组Ⅱ40例;实验组:将溶栓药物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并配合保温式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每天3次;对照组Ⅰ:溶栓药使用方法与实验组相同,不配合保温式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对照组Ⅱ:不作患肢局部用药,只作一般性的上肢静脉滴注溶栓药物及抗凝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均获治愈或好转,治愈率为71.11%,好转率为28.89%;对照组Ⅰ治愈率为61.98%,好转率为36.59%,无效为2.44%;对照组Ⅱ治愈率为42.50%,好转率为47.50%,无效为7.50%。实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Ⅰ患者患肢沉胀紧迫感消失、皮色转红润、皮温消退等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在患肢肿胀、肢痛缓解的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患肢局部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提高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腔静脉滤器的放置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在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中所起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对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共放置腔静脉滤器 6例。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 ,1例手术取栓切口出现淋巴瘘 ,1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片瘀斑。术后随防 1~ 14月 ,患肢血流明显改善 ,肿胀基本消褪 4例 ,轻度肿胀 2例。没有发生新的肺梗塞。 1例滤器向腔静脉轴向轻度倾斜 (<5°)。结论 :腔静脉滤器的放置过程比较安全 ,预防肺梗塞作用确切 ,但存在一些并发症 ,使用时应注意放置滤器的适应征及禁忌征。  相似文献   
90.
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腹膜后腔的建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6月~2007年2月,对86例后腹腔镜手术采用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并完成手术,术中将第1个穿刺点位置改进为腋中线髂嵴上1~2cm,以Veress针穿过腰背筋膜的突破感判断穿刺深度,并自行设计水囊扩张后腹膜腔。结果8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建立腹膜后腔时间5~13min,平均8min,仅1例水囊破裂。手术时间23—22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10-160ml,平均40ml,均无腹膜、腰大肌等损伤,无trocar旁漏气。轻度皮下气肿8例,术后1—2d内吸收。住院时间4~25d,平均9d。79例随访2—18个月,平均8.6月,未见并发症。结论改进的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简单、省时、安全、效果好,手术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