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9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428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970篇
口腔科学   168篇
临床医学   1182篇
内科学   562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365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科学   589篇
综合类   1310篇
预防医学   1225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646篇
  13篇
中国医学   905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光学纤维神经内镜和电子软性神经内镜,配合软性内镜专用手术器械单独或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228例。结果对6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内镜下单纯钻孔冲洗术治疗,除早期1例术后血肿复发接受2次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10例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肿瘤活检、全切或部分切除,有8例明确病理诊断后改用其他治疗方式治疗。7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造瘘,无1例造成副损伤。对19例因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的脑积水患者进行脉络丛烧灼术,其中13例仅单纯行脉络丛烧灼术,除1例单纯烧灼后颅压下降不明显、术后2周再行脑室-腹腔分流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内镜下打通脑室内多发分隔(感染或出血后)配合透明隔造瘘3例,均获成功。内镜下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6例,手术效果满意。此外,完成内镜辅助下手术39例,效果满意。结论软性神经内镜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和硬性神经内镜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
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 h
内住院。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发病90 d时临床预后,良好预后
定义为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112例,男性46例(41.1%),年龄45~92岁,平均76.23±9.02岁。其中良好预
后患者53例(47.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1.632,95%CI 1.185~2.250,
P =0.03)、高血糖(OR 1.360,95%CI 1.052~1.758,P =0.019)、高Hcy水平(OR 1.702,95%CI
1.133~2.557,P =0.010)是影响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Hcy是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监测主动脉手术围术期脑损伤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其在主动脉外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主动脉手术病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3.7岁,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术22例,全胸降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替换术8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transien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TND)者8例(并发症组);余22例无脑部并发症(非并发症组)。均于术前及术后72h内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检测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乳酸及S100β的含量。结果两组ICP分别于术后24 h及12 h达峰值,并发症组于术后24~72 h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两组CSF乳酸峰值分别出现于术后12 h及6 h,并发症组于术后12~72 h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两组CSF中S100β均于术后12 h达到峰值,且组间72 h内各值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主动脉手术围术期ICP、CSF乳酸及S100β的异常升高与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都是围术期敏感而可靠的脑损伤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Ⅱ、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分析,介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新方法。方法肱骨外科颈骨折24例,按Ne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11例;伴肩关节脱位5例。螺旋内固定器治疗6例、T型钢板治疗18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患肢功能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螺旋内固定器及T型钢板均为83.3%。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内固定器固定,伴有肩袖损伤时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5.
本文揭示了半透膜逆渗透传质过程中,吸附、吸着场的大小与膜的孔径间内在、本质的相互协同的关系,提出了吸附场、吸附距及吸附半径与膜孔径间的协同关系式,进一步阐明了反渗透两大理论的统一性,推出了围成膜孔的最佳功能基数为6—7。  相似文献   
76.
宇宙射线斗子成像检测技术具有穿透力强、对高Z材料敏感等特点,特别适合检测特殊核材料,是监控核材料走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搭建μ子成像检测硬件系统的同时,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实际硬件系统的模拟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斗子成像方法的研究。本文将介绍该模拟系统的有关情况,并给出利用该系统得到的仿真结果。相信这一工作将对实际宇宙射线μ子成像系统的设计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典型证候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乙肝典型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组合。 方法 对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 88项症状、舌脉象、20项体征和 14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选取典型证候的临床数据,联合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 结果 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最为典型的证候为肝胆湿热证(340例,占33.86%)与肝郁脾虚证(366例,占36.45%)。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6项症状与体征及3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采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能够区分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模型(辨证诊断准确率=74.36%),发现苔白、淡红舌、巩膜黄染、两目干涩、丙氨酸转氨酶(ALT)和 HBeAg是鉴别两证型的有效指标组合。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重要性。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慢性乙肝患者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为将基于经验的中医辨证转向基于数据模型的辨证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促进证候的客观化诊断。  相似文献   
78.
隔湿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边缘密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凡士林、Cocoa butter、BiscoverTM 3种隔湿剂对玻璃离子边缘封闭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健康离体后牙40颗,备洞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均使用上海产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隔湿剂组分别用凡士林、Coco butter及BiscoverTM涂于充填体表面,对照组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经冷热交替实验后,记录各组染料渗入窝洞壁与充填体之间的深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涂隔湿剂3组与对照组比较,微渗漏情况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F=4.74,q=3.557~4.776,P<0.05).而涂隔湿剂3组之间的微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上述3种隔湿剂均能起到较好的隔湿效果.  相似文献   
79.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研制的扇形扫描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样机中有关图象测量与计算硬件与软件。  相似文献   
80.
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作SSCP分析,检测20例结肠癌肿瘤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并与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用DNA序列测定判断其准确性。结果:20例结肠癌标本中,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出5例标本(Ca4,Ca6,Ca7,Ca8,Ca14)有突变,而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仅检出4例标本(Ca4,Ca6,Ca7,Cal4)有突变,测序证实经毛细管电泳所检出的5例标本均存在点突变。结论:对于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更加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筛查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