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82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418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70篇
  1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全部入选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择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由手术室护士进行围术期护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手术室护士着重实施包括心理干预、T形管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心理状况SAS评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术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胆道狭窄,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石残留1例,术后出血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达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7.5%(P<0.05)。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达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分析阴道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于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肌瘤复发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名进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手术时配合使用阴道超声,继续剔除残存的子宫肌瘤,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各项指标、术后肌瘤残存的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肌瘤的复发情况等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1例血肿、1例输尿管损伤、2例膀胱损伤和1例直肠损伤;对照组共出现1例血肿、1例膀胱损伤、2例切口感染和2例直肠损伤。比较两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瘤平均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4例患者出现肌瘤残存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9和12个月的时候各出现了1例复发情况,而对照组在术后3、6、9和12个月分别出现了1、2、5和7例复发,观察组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阴道超声对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引导剔除残存的肌瘤,能明显减少肌瘤的残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化疗前后CD166表达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疗效结果统计显示: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52例、疾病稳定(SD)15例和疾病进展(PD)1例,有效率为80.00%(64/80),乳腺癌控制率为98.75%(79/80)。患者出现心肌损伤0例、肝功能轻度损伤1例、重度恶心呕吐19例、脱发37例、骨髓抑制66例、皮疹3例、高烧1例。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化疗期间未发现死亡患者。治疗前80例患者中出现39例CD166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48.75%;所有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有效例数为64例,有效率为80.00%;治疗后CD166阳性例数为21例,其中有效例数为11例,有效率为52.38%(11/21);CD166阴性例数为59例,其中有效例数为53例,有效率为89.83%(53/59),治疗后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5,P=0.0002)。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显著有效,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性,26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悸、乏力5年,再发3天于1688年2月7日来本院急诊后转入监护病房。患者曾于1983年2月、1986年3月2次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住本院,经用乙胺碘呋酮、安搏律定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早搏消失出院,能胜任重体力劳动。本次发作在急诊室测BP100/90mmHg,心率180次/min,心律不甚规则,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附图A)心室率167—150次/min,伴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房室分离,电轴显著左偏-80°,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呈束支阻滞型。在急诊室治疗5h,先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30mg,溴苄胺250mg,未见效果,室速持续存在。改用维拉帕米5mg 50%GS20ml静脉缓慢注射,当注入3mg时,室速终止转窦性节律,送入监护病房。体检:T37℃,P100次/min,R20次/min,BP116/68mmHg,神志清,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100次  相似文献   
75.
患者女性 ,23岁。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 (图1)示P波多于QRS波群且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P_P间期不等 ,夹有QRS波群的P_P间期小于不夹有QRS波群的P_P间期 ,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即钩拢现象[1]。QRS波群呈 qR型 ,时间0.08s,R_R间期十分规则 ,周长1.46s,频率43次/min ,系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第5、15和18个QRS波群之后可见P-波 ,P-波与其前QRS波群固定 ,R_P -间期0.18s,系交接区性逸搏逆传心房所致。仔细观察 ,后两个P-波与第1…  相似文献   
76.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口服阿斯匹林(ASA)。常规治疗组31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6.7%(20/30),常规治疗组为12.9%(4/3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3.3%,常规治疗组为2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高龄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表达水平及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PF级Brown Norway(BN)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6只、哮喘组(A组)6只及罗红霉素治疗组(R组)6只。分别通过卵清白蛋白(OVA)+弗式完全佐剂(FCA)联合致敏,OVA雾化激发构建大鼠哮喘模型,R组用罗红霉素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 MRP8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肺组织MRP8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MRP8与各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结果 R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明显高于C组,但低于A组(P均<0.05);R组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7、MRP8及肺组织MRP8均高于C组,但低于A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ALF及肺组织的MRP8水平与BALF细胞总数、EOS%、NEU%、IL-17比例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急性哮喘大鼠BALF及肺组织MRP8水平升高,并与气道炎症呈正相关,罗红霉素可以通过降低哮喘大鼠MRP8的表达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78.
某三级甲等医院模拟肺细菌污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模拟肺细菌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以减少院内感染率。方法将9个科室的14个模拟肺分别进行内口及外口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调查各科模拟肺管理、存放环境、使用频率、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及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脱机时连接模拟肺等情况。结果调查样本中有6个模拟肺内口、2个模拟肺外口检测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念珠地丝菌等为主。各科均未建立规范的模拟肺管理及消毒制度,导致模拟肺存放不规范。结论模拟肺细菌污染率高,消毒及管理不规范,临床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并行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患者179例,将新辅助放化疗前后测取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临床病理对照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术后有37例(20.7%)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放化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42±0.76)g/L,放化疗后为(3.32±0.6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放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N分期有关(P<0.05)。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发生与患者放化疗后CEA水平、病理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放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放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后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影像数据及报告评分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联合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评分法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163例患者资料。记录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多参数磁共振影像数据及报告(PI-RADS V2)评分特征。穿刺方法均采用前列腺系统穿刺(10针)联合磁共振模拟融合靶向穿刺法,以穿刺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3例患者中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96例,前列腺良性增生67例;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738,0.884。通过ROC曲线得出TRTE评分≥4分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RI-RADS V2评分≥4分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结论PI-RADS V2评分法高于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及TRTE评分法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能够均能显著提高在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两种方法分别或联合使用均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