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并与DHS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79例,设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术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随访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5年,骨折全部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术后1.5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骨质较差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手术时,软组织无法一期覆盖深部组织及内固定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带蒂比目鱼肌瓣转位覆盖是一个简便、且实用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手术时,软组织无法一期覆盖深部组织及内固定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带蒂比目鱼肌瓣转位覆盖是一个简便、且实用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14.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手术时,软组织无法一期覆盖深部组织及内固定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带蒂比目鱼肌瓣转位覆盖是一个简便、且实用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OVCF患者,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65~91岁,病程1~38 d,共103椎体,其中单侧组35例52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术;双侧组37例51椎,采用双侧穿刺PKP术;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并且观察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获得至少1年完整随访的患者共有68例,其中单侧组34例50椎,随访平均(16.2±2.9)月,随访率为97.14%(34/35);双侧组34例47椎,随访平均(17.1±3.7)月,随访率为91.89%(34/37),2组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侧组的手术时间为(30.7±4.8)min,骨水泥用量为(3.0±0.5)ml,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1±0.2)、(2.7±0.3)分和(2.2±0.3)、(2.6±0.5)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4.1±3.2)、(23.7±2.3)分和(23.6±3.6)、(23.2±1.7)分,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的VAS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术治疗OVCF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髓内钉固定术与传统方法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28例,在干骺端髓内钉入口处以环锯取骨,植入骨折端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以锥型开口器开口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下肢功能状况.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对照组一期愈合29例,有4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行髓内钉动力化后愈合,1例股骨骨折因不愈合行植骨手术后4月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5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更快.研究组经环锯取骨后未出现干骺端医源性骨折,未影响髓内钉的置入,安全性良好.结论: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手术安全,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单切口内外侧显露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仰义  章年年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46-1347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处理不当常导致骨折不连、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本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后侧单切口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作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我院采用根据Bastian支架原理研制的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简称微型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掌、指骨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田建宇  周晓俊  厉孟  段永宏 《安徽医药》2007,11(11):1028-1029
目的探讨腕部Ⅰ、Ⅱ型电烧伤的修复治疗。方法将1998~2004年以来的18例腕部Ⅰ、Ⅱ型电烧伤,均以伤后2~5 d早期切痂,较为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大部分I型及部分Ⅱ型创面一期以腕部邻近尺动脉上皮支皮瓣、筋膜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结果16例创面一期修复,2例部分坏死,1例植皮修复,1例再次行腹部远位皮瓣修复。随访4个月~6年,大部分病例术后外观好,肌健与神经损伤者活动及感觉功能均有较满意恢复。结论早期清创切痂,腕部邻近皮瓣及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创面是一较为理想的腕部Ⅰ、Ⅱ型电击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应用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17例22指不稳定性指骨干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