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15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卢雪欢  邓旭  孟宪纬  郭瑞玲  李继安  林惠敏 《中草药》2019,50(24):5950-5956
目的 从含亚精胺植物中筛选出一种对平阳霉素发酵起促进作用的植物药。方法 以生物发酵中碳氮源筛选手段为基础,通过HPLC在黑枸杞、宁夏枸杞、宁夏枸杞嫩芽、红花和薏米等中药材中筛选出对平阳霉素生物合成促进效果最佳的植物药,并筛选出最佳的添加时间、添加量以及添加频率。结果 筛选得到宁夏枸杞嫩芽对平阳霉素发酵效果最佳,且初始添加时间为24 h,添加间隔为24 h,添加频率为3次时效果最佳。每次添加量为7 g/L时其摇瓶发酵水平为21.3 μg/mL,每次添加量为18 g/L时25 L罐发酵水平为37.5 μg/mL,较原始发酵效价分别提高了23.8%和118.0%,较添加亚精胺产率提高45.3%。结论 含亚精胺植物药大部分对平阳霉素发酵生产具有促进作用,筛选宁夏枸杞嫩芽作为平阳霉素发酵原材料从成本、产率以及环保角度均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复方樟脑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复方樟脑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对乳香中的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进行定性鉴别;TLC对没药进行定性鉴别;GC同时测定复方樟脑提取物中的樟脑和冰片的含量。结果 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HPLC色谱峰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无干扰;没药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樟脑和冰片分别在浓度0.160~0.962 mg·mL-1r=0.999)和0.246~1.474 mg·mL-1r=0.99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和103.9%。结论 所建标准中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且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樟脑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奥美沙坦酯中潜在的基因毒性杂质[杂质1N-(三苯基甲基)-5-(4''-溴甲基联苯-2-基)四氮唑,杂质2N-三苯甲基-5-(4'',4''-二溴甲基联苯-2-基)四氮唑]的含量和限度。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冰乙酸水溶液-0.1%冰乙酸乙腈溶液(15:8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1;柱温:25℃。结果 杂质1 和杂质2 均在0.030 97~0.247 7 μg·mL-1内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9 6和0.998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37%和94.43%,RSD分别为2.38%和2.72%(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可以作为奥美沙坦酯中基因毒性杂质1 和杂质2 的液相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优化山核桃叶球松素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核桃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山核桃叶通过乙醇回流提取,氢氧化钠变性,聚酰胺吸附并洗脱,石油醚萃取,乙醇结晶等步骤,以球松素作为检测指标,进行RP-HPLC测定。结果 山核桃叶球松素的制备工艺为山核桃叶粉末用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以体积比400:5的比例往提取液中加入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静置过夜取上清,以液质比20:1的比例与聚酰胺混合并旋蒸至干燥,先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水洗去杂质,再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20%乙醇溶液洗去杂质,最后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60%乙醇溶液解吸附;收集60%乙醇溶液洗脱液,浓缩至干后,获得球松素含量在20%左右的粗产物,以液质比50:3的比例将此粗产物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石油醚,连续萃取10次,收集石油醚产物,再将此产物用乙醇进行结晶,获得纯度>90%的球松素。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生产;氢氧化钠变性、聚酰胺纯化及结晶是制备高纯度球松素的关键步骤,为球松素大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也为山核桃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陈悦  王玲  高芳  王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12):1743-1746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复杂系统中的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糖涂敷型手性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有关物质测定以0.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7)-乙腈(56:44)为流动相,含量测定以0.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7)-乙腈(54:4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 nm,流速为0.5 ml·min-1结果 有关物质测定中2个已知杂质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线性关系良好,5,6-反式-拉坦前列素和15S-拉坦前列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和99.5%,拉坦前列素、5,6-反式拉坦前列素和15S-拉坦前列素的定量限(S/N≈10)分别为0.12,0.13和0.12 μg·mL-1;含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RSD=0.90%,拉坦前列素平均回收率为98.8%。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许鸯雁  牛泱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36-2638
聚合物胶团(polymeric micelles)是近几年来,在药剂学领域崭露头角的一类新型的纳米载体[1],聚合物胶团由于其增溶性、靶向性、低毒性和长循环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三种类型弱视儿童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S),探讨不同类型弱视的弱视眼和非弱视眼CS的差异。方法使用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对103例弱视患儿的弱视眼和非弱视眼进行CS测量。结果在弱视眼视力程度一致的情况下,屈光不正性患儿的弱视眼CS在各空间频率上均优于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患儿的弱视眼;屈光参差性患儿的非弱视眼CS在各空间频率上均优于斜视性和屈光不正性患儿的非弱视眼。结论结合立体视觉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双眼异常的交互作用是引起不同类型弱视儿童CS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真正体现PACS系统的意义,减轻病人的负担,减少医院影像资料保存的工作量,在PACS系统中实现无胶片化的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结合一家三乙综合医院2009年一年的数据统计,对实现无胶片化管理的现实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及经皮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琴英  文娇丽  翁嘉绮  王炜玮  方敏  杨根生 《中草药》2021,52(12):3530-3537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条件,并考察微针的性能及其经皮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水凝胶作为微针的基质材料,考察材料的溶胀性能和拉伸性能,确定最优处方;以两步夹心法将石杉碱甲药粉载入微针基质材料中,采取离心及冷冻-解冻工艺制备针形为圆锥体,针长为500μm,针间距为1000μm的水凝胶微针阵列,并对其机械性能、皮肤穿刺性能进行评价;建立石杉碱甲质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对载药微针阵列进行体外透皮释药性能考察。结果得到的最优处方:聚乙烯醇与葡聚糖质量比为9∶1,0.15 g/mL混合溶液作为针尖材料,0.08 g/mL混合溶液作为阵列基底材料;每根微针可承受大于0.5 N的极限压力,表明微针可成功穿刺角质层,进入皮内;体外透皮实验表明,72h内石杉碱甲的累积透皮率达85%以上。结论以聚乙烯醇和葡聚糖这2种复合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石杉碱甲水凝胶微针阵列,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皮肤穿刺性能,为难溶性药物石杉碱甲实现高效、无痛经皮缓释给药,提高患者依从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0.
脂肪肝运动疗法的超声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运动对脂肪肝转归的影响,运用超声监测720例高校知识分子脂肪肝患者,结果显示360例治疗组中显效174例,有效125例,无明显效果61例,总有效率为83.06%,显著高于对照组(42.5%),P<0.005.运动疗法与饮食保健指导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