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优化芹菜素与镁的配位物的合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反应介质、pH值和反应温度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芹菜素与醋酸镁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pH值9.0,反应温度50℃,反应介质90%乙醇,产率为79.4%。紫外、红外和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芹菜素镁化合物已形成。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芹菜素镁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对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及Omicron变异株的对比,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至2022年2月5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的35例Delta变异株和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预后之间的差异,同时对40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舌象情况分布,35例Delta变异株以及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典型舌象情况进行观察,并附医案两则。[结果] 在一般资料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青中年占比更高(P<0.05),但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女性占比更大(P<0.05);Delta变异株组普通型占比较高,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P<0.05);初始起病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不发热占比更高(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便溏、味嗅觉减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咽痒、头晕头痛症状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更突出(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转阴时间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在舌象分布方面,Delta变异株感染者以淡红舌或红舌,薄黄或黄腻苔为主;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见齿痕舌或淡红舌,薄白或薄腻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Delta变异株感染者舌苔多由黄腻苔逐渐转为薄少苔,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由白腻苔逐渐转为薄白苔。所附医案两则,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投以新冠扶正透邪方,另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患者投以新冠宣肺解毒汤,均收效甚佳。 [结论] Omicron变异株肺炎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隐匿性更强,以轻型为主,初期发热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咽痒、头晕头痛表现更为突出,炎症反应较轻,鼻、咽、痰、大便平均转阴天数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多见淡红舌、齿痕舌,白腻苔,多由风邪裹挟“疫疠之气”致病,病位以卫表为主,其次在肺,具有传播快、致病性低、病因兼杂、协同致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不同PCR引物检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和结石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结石标本,43例胆汁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检测标本中的NB.结果 PCR引物1,2检测NB阳性率分别为56.1%和86.4%,培养物间接免疫荧光染色(CIIFS)阳性率为54.5%,对比评价表明引物1特异性更高,与CIIFS结果一致率高,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 05),引物1检测NB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价值为73.0%,阴性预测价值为69.0%.引物1未培养组阳性率为29.6%,培养组阳性率为50%,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养后可明显提高NB的检出率.引物1结石组阳性率为46.7%,胆汁组阳性率为63.9%,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R引物1检测胆囊结石患者NB结果与CIIFS有较高的一致性,培养后可明显提高NB的检出率,为NB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的CT特点,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牙源性囊肿的CT征象。其中,角化性囊性瘤8例(32.0%),含牙囊肿8例(32.0%),根尖周囊肿9例(36.0%)。结果 25例中,单发23例(92.0%),多发2例(8.0%,5个病灶),共28个病灶。单房型26个(92.9%),多房型2个(7.1%)。角化性囊性瘤单发6例,多发2例;含牙囊肿及根尖周囊肿均为单发。角化性囊性瘤以下颌骨磨牙区好发,根尖周囊肿以上颌骨前门牙区好发。角化囊性瘤下颌骨病灶易沿长轴生长,多呈长椭圆形,上颌骨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伴分叶,易突入上颌窦内;含牙囊肿均含牙,且牙冠朝向囊肿,囊壁包绕牙颈;而根尖周囊肿均与病牙相连,并见病牙的牙根突入囊腔。结论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各具有一定CT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诊断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目前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阻断HBV的垂直传播仍然存在一定失败率,可能与HBV宫内感染机制没有明确以及缺乏有效阻断措施相关。系统生物学、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证候的结合、发展与应用,为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手段和思路。从基因、蛋白、代谢等角度,从不同组学层面探讨不同证候分类的宫内传播机制,以期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联合生物系统学寻找解决当前困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新“浙八味”衢枳壳黄酮类活性成分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ETCM、BATMAN-TCM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衢枳壳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新橙皮苷)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CTD、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构建肝细胞癌疾病靶点集;将衢枳壳黄酮潜在靶点与肝细胞癌靶点取交集以获取关键靶点蛋白,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GO 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采用增殖、克隆、愈合与迁移试验分析衢枳壳黄酮对肝癌细胞HepG2活力的影响;使用荧光探针染色观察衢枳壳黄酮对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凋亡的影响;运用RT-qPCR技术验证衢枳壳黄酮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关键靶点PRKCA的调控作用。结果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217个衢枳壳黄酮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59个,涉及ALB、ESR1、PRKCA等。GO 功能与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衢枳壳黄酮作用靶点共涉及193个生物学过程,13条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实验结果表明衢枳壳黄酮能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克隆、愈合与迁移能力,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促进细胞凋亡。RT-qPCR的结果表明衢枳壳黄酮能够显著下调PRKCA表达,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分析结果。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衢枳壳黄酮通过PRKCA靶点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其临床防治肝细胞癌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介绍施维群教授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认为肝性脑病易发生“郁热”,临床辨证只要抓住“郁热”的总病机,皆可辨证运用升降散以“发之”,升清阳、降浊阴、透解郁热,并将调畅气机、助邪发之贯穿治疗始终,气机顺畅,疾病自安。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2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明确胆汁淤积的具体病因。方法采集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成员的病史,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 并对疑似致病性变异的患者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 患者1(男, 16岁)的ABCB4基因存在源自父亲的c.646C > T和源自母亲的c.927T > A的复合杂合突变;患者2(女, 17岁)的ABCB4基因存在源自父亲的c.2784-1G > A和源自母亲的c.646C > T的复合杂合突变。c.646C > T、c.927T > A、c.2784-1G > A均为既往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的2例患者均为ABCB4基因突变引起的3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本研究也丰富了ABCB4的致病变异谱;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为病因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设计、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并评价目标化合物对H2O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L-半胱氨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采用酰氯酯化法合成具有全新结构的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以H2O2损伤LO2人肝细胞建立体外氧化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6个全新结构的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确证,目标化合物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LO2氧化损伤,并能够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或P<0.05)。结论 本研究快速、高效地合成了N-乙酰半胱氨酸系列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