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耳鼻咽喉   205篇
儿科学   399篇
妇产科学   324篇
基础医学   351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2127篇
内科学   2783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1529篇
外科学   1124篇
综合类   1724篇
预防医学   693篇
眼科学   126篇
药学   486篇
  2篇
中国医学   455篇
肿瘤学   4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919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1077篇
  2006年   1241篇
  2005年   1331篇
  2004年   1032篇
  2003年   952篇
  2002年   845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国产导管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60条国产血管内介入治疗导管行脑血管造影17例、盆腔动脉造影及栓塞6例、肝动脉造影及栓塞37例。结果:所有血管造影及治疗均成功完成。结论:国产血管内介入治疗导管能够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的致病性。方法:抽样取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与标准人分离株对照,制成菌悬液,做小鼠腹腔接种,观察接种后小鼠的外观表现,做菌种逆培养和观察内脏病理变化。结果:蟾蜍分离株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裴氏着色霉和甄氏外瓶霉与病人分离株一样,在接种28天后,均可从小鼠脏器逆培养出接种的菌种,并引起内脏病变,形成结核样肉芽肿,肉芽肿内均可查见棕黄色硬壳小体。而瓶霉和外瓶霉属菌种逆培养结果均阴性。结论:从野生蟾蜍分离出的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裴氏着色霉和甄氏外瓶霉与病人分离株一样,对小鼠有致病性,故可能是人着色芽生菌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94.
陈钢 《医疗装备》2003,16(7):21-21
步进电机在医疗设备的应用十分广阔,从CT、X线机到生化设备,输液泵等。而计算机接口则是步进电机的主要控制路径,步进电机和计算机接口部分配合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台设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95.
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为36例高龄口腔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肝癌是世界性常见肿瘤之一。高发区主要在东亚、中非和西非的的一些欠发达国家。最近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也日渐升高。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外科切除和肝脏移植可能是仅有的有效治疗方法。腹部超声和AFP测定的筛选有助于提高高风险病人在可治疗阶段的诊断率,但由于不断进展的肝硬化,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仍比较高,术后1~5年分别是12~23.7%、33~48.5%、57.2~64.5%、61.5~69.5%、68.5~76.1%。由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肝硬化,70~80%的病人在诊断时已经失去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7.
空腹静脉采血是临床检查常用的一种操作,采血过程常给患者带来痛苦,特别是患儿,常拒绝采血。在对儿科门诊采血患儿的采血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很多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部分患儿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晕倒等反应,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对空腹采血技术进行改进至关重要,200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GABA受体基因GABBR1多态性在特发性癫痫发病(IG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46例IGE患者(研究组)rs3025627、rs3025628和rs29220基因型频率变化,并与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rs3025627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2、0.245,P〈0.01,rs3025627A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54、0.447,P〈0.05。两组rs3025628和rs29220基因型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3025627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是导致GABBR1基因外显子7在IGE病中起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0.
陶豹  阎欣  任宏伟 《医疗装备》2003,16(10):54-54
本文介绍了弹性式血压计标准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定时的注意事项并对血压计标准器的故障进行调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