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动脉粥样硬化与辛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他汀类药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观察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提供病因学依据。方法:本实验于2004—09/2005-01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实验室完成。选择21只健康白兔,平均分为3组,观察造模后各组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及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并计算各组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lt;0.01);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2.23&;#177;0.34)NU/μL和(96.54&;#177;15.82)mmol/(L&;#183;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4&;#177;0.57)NU/μL,(118.53&;#177;17.29)mmol/(L&;#183;min)(P&;lt;0.01,P&;lt;0.05),而辛伐他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2.95&;#177;0.37)NU/μL,(120.06&;#177;20.55)mmol/(L&;#183;min)则高于模型组(P&;lt;0.01,P&;lt;0.05);模型组丙二醛含量(10.15&;#177;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10&;#177;1.03)μmol/L(P&;lt;0.01),而辛伐他汀组丙二醛含量(7.52&;#177;1.22)μ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P&;lt;0.01)。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51.45&;#177;6.93)%,而辛伐他汀组为(23.46&;#177;3.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辛伐他汀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将为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充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2.
观察对象选自1999~2 0 0 3年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5 5例。本组男性10 5例,年龄4 5~76岁(平均5 8 2 9) ,女性5 0例,年龄5 0~77岁(平均5 9 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公认的高脂血症实验诊断标准。其中包括伴发心肌梗死15例,糖尿病2 3例,脑血管病30例。将15 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共86例,予血脂康胶囊(由北大维信公司提供)口服,每次2粒(每粒0 35g) ,每日2次及维生素E 0 1g ,每日2~3次(由大连奥森制药厂提供)口服。B组为对照1组39例,予血脂康胶囊口服(剂量及用法同A组)。C组为对照2组30例,予维生素E口服(剂量及用… 相似文献
63.
邢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9):1731-1734
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是影响支架材料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内皮层剥脱,导致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造成支架内再狭窄,因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支架内冉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所选用的支架置入人体后如何发生快速的血管内皮化反应及寻找如何解决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途径,文章通过检索大量文献,来对支架置入后的快速血管内皮化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