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观察对象选自1999~2 0 0 3年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5 5例。本组男性10 5例,年龄4 5~76岁(平均5 8 2 9) ,女性5 0例,年龄5 0~77岁(平均5 9 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公认的高脂血症实验诊断标准。其中包括伴发心肌梗死15例,糖尿病2 3例,脑血管病30例。将15 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共86例,予血脂康胶囊(由北大维信公司提供)口服,每次2粒(每粒0 35g) ,每日2次及维生素E 0 1g ,每日2~3次(由大连奥森制药厂提供)口服。B组为对照1组39例,予血脂康胶囊口服(剂量及用法同A组)。C组为对照2组30例,予维生素E口服(剂量及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急性ST段抬高发生后立即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26例)为早期溶栓组,另一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情况,不同时间段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心血管并发症、出血、再闭塞、死亡等。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使用瑞替普酶溶栓较早的患者,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内其冠状动脉再通率比入院后才进行瑞替普酶治疗组的患者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较好、给药方便,在设备不完善的基层医院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 相关抗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及D-聚合体 (D- 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 2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包括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和 7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 D- D及 v WF水平 ,比较高血压 2级、3级及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的 D- D及 v WF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病 3级血浆 v WF显著高于高血压 2级及正常对照组 (P<0 .0 1) ;高血压 2级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 .0 0 1) ,各级高血压病 D- D变化无差异。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 ,血浆中 v WF水平随之升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达到高水平 ,经过治疗后 v WF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