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通道、K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明显增高。结论CRP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在无保护左主干(LMCA)病变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了294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其中165例接受DES治疗,129例接受BMS治疗。主要终点是术后5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性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在PSM后的人群中,DES组5年的MACE(P=0.022)、心性死亡(P=0.045)、MI(P=0.049)的发生率均低于BMS组,两组TLR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 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DES组和BMS组的无MACE生存率(80.6%和68.2%,P=0.023)、总体生存率(93.0%和85.3%,P=0.045)、无TLR生存率(84.5%和72.1%,P=0.014)及无MI生存率(89.9%和80.6%,P=0.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中,置入DES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BMS组;DES组心性死亡和MI的获益高于BMS组,而TLR的长期获益相当。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51例,在普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低血压、穿刺点出血以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以及疾病知识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动脉粥样硬化与辛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他汀类药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观察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提供病因学依据。方法:本实验于2004—09/2005-01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实验室完成。选择21只健康白兔,平均分为3组,观察造模后各组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及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并计算各组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lt;0.01);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2.23&;#177;0.34)NU/μL和(96.54&;#177;15.82)mmol/(L&;#183;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4&;#177;0.57)NU/μL,(118.53&;#177;17.29)mmol/(L&;#183;min)(P&;lt;0.01,P&;lt;0.05),而辛伐他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2.95&;#177;0.37)NU/μL,(120.06&;#177;20.55)mmol/(L&;#183;min)则高于模型组(P&;lt;0.01,P&;lt;0.05);模型组丙二醛含量(10.15&;#177;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10&;#177;1.03)μmol/L(P&;lt;0.01),而辛伐他汀组丙二醛含量(7.52&;#177;1.22)μ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P&;lt;0.01)。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51.45&;#177;6.93)%,而辛伐他汀组为(23.46&;#177;3.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辛伐他汀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将为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充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血浆和肽素(copeptin)、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分组,NYHAⅡ级组35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3例,并设立3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将各级心功能患者的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的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浆Copeptin、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Copeptin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1),Copeptin与LVEF呈负相关(r=-0.497,P<0.01),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 -0.518,P<0.01).结论 血浆Copeptin、NT-proBNP对CHF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愈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对60名AMI患者在PCI治疗前后进行血清ADMA、Hcy和MMP-9水平的测定,并与3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AMI患者在PCI术前血清ADMA、Hcy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PCI术后1个月与正常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DMA、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r=0.5901,r=0.5083,r=0.5242,P<0.01)。结论 PCI术有利于AMI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修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58.
白介素8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及AMI溶栓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8(IL 8)变化的研究 ,为AMI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AMI患者 ,依据治疗情况分为 :(1)溶栓组 ,于溶栓即刻、溶栓后 2、 4、 6、 8、 10、 12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 ,并依据溶栓结果分为 :溶栓再通组 (A组 )、溶栓未通组 (B组 )。 (2 )未溶栓组 ,于症状出现后 2、 4、 6、 8、 10、 12、 14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IL 8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 MB的浓度。结果 :(1)IL 8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4 47± 1 5 0h升高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P <0 0 1) ,并可在 9 6 9± 3 5 4h时达到高峰 ;(2 )A组IL 8浓度在溶栓后 4、 6、 8h显著高于B组 (P <0 0 1、P<0 0 1、P <0 0 5 ) ,B组IL 8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 (3)正常对照组IL 8浓度 <10pg/ml。结论 :(1)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IL 8浓度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故认为IL 8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2 )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 4、 6、 8h检测到明显升高的IL 8浓度 ,故认为IL 8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
心血管支架与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快速内皮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是影响支架材料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内皮层剥脱,导致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造成支架内再狭窄,因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支架内冉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所选用的支架置入人体后如何发生快速的血管内皮化反应及寻找如何解决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途径,文章通过检索大量文献,来对支架置入后的快速血管内皮化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0.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替米沙坦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替米沙坦比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好,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血糖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