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无复流 (No Reflow)现象的原因、处理。方法 对 2 0 0 1- 0 6~ 2 0 0 3- 10经治的 72例ACS急诊PCI术中No -Reflow现象的冠状动脉的特点、可能原因、紧急处理及 1~ 2 8个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 4h死于反复室颤 ,1例术后 76h死于心力衰竭 ,5例术中出现急性冠脉闭塞表现 ,经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硝酸甘油、IABP后好转 ,3例存活至今 ,1例术后 2 8个月死于脑干出血。结论 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No Reflow现象时 ,过程凶险 ,预后差 ,病死率高 ,治疗应首选联合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 (地尔硫 艹卓)、硝酸甘油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作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整体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99年8月6日以胸闷伴心悸3天加重1小时来诊。查体: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脉搏短绌,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30~170次/分,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散在干鸣,双肺底少量细湿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心房颤动(Af)。QRS波群宽大,V2~V5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提示预激综合征伴Af。治疗给予普罗帕酮70mg加25%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注射,至50mg时,心电示波转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率40次/分,约2分后转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继之转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68例,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统计并评估不同治疗方法获得的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1.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通过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及螺内酯对其实施治疗,可充分促进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且相比于单纯应用贝那普利,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大量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物,其抗AS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探讨其抗AS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 ,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心律失常 ,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而无心室预激表现〔1〕。严重时可发生晕厥以至摔伤等恶性后果。本文就维拉帕米及洋地黄两种常用药物对此病的疗效做一粗浅的比较。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本组共104例(其中包括5例重复发病2~3次的患者) ,均符合室上速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听诊及心电图证实) ,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 ,发作时心室率在160~240次之间 ,包括新发病例及间断发作长达40年者。其中冠心病者11例 ,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现状,重点探讨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6-12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drug eluting stents,sirolimus eluting stents,paclitaxel-eluting stents”,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1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紫杉醇洗脱支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0余条,选择与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相关文章,观察对象为患者,无论是否随机、有无对照组均纳入,但如果内容相似,选择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文献,最后纳入30篇进行综述。资料提炼:30条文献中论简单介绍药物洗脱支架特性的5篇,10篇论述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洗脱支架防治再狭窄机制,剩余15篇是洗脱支架临床应用文献。资料综合:药物洗脱支架通过释放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至血流和周围组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延缓血管内皮化,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显著降低,并大大拓展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适应证。目前一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证实,对于简单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均能降低再狭窄率,但对于复杂的分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目前应用中还存在价格昂贵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问题。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和具有更高特异性、更低毒副作用的抗增生药物不断涌现,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和临床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1 对象与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 12 40例 ,共发现心肌桥 49例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17例 ,年龄 3 2~ 68(4 6± 8)岁 ,其中 2 1例有明显的心绞痛史 ,合并高血压 6例 ,高血脂症 7例 ,2型糖尿病 2例 ,吸烟史 18例 ,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和肺等疾病。其中 7例静息心电图有ST T改变 ,1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收缩期受压 90 %以上者 ,行运动心肌核素灌注检查 ,均提示前壁核素有稀疏区。 8例中 1例行外科松解术治疗 ,术中见左前壁有 3cm× 4cm大小完全机化的瘢…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分析了 1 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证实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患者 (有侧支循环组 )及 1 31例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闭塞而无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患者 (无侧支循环组 )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有侧支循环组 98.36 %的患者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 ,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分别为 30 .0 0 %比 1 1 .4 5 % ,P <0 .0 0 1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 :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此外 ,无侧支循环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甘油三酯异常率较有侧支循环组明显增高 (5 .0 3± 1 .38mmol L比 4 .6 8± 1 .0 6mmol L ,P <0 .0 5 ;4 5 .80 %比 32 .78% ,P <0 .0 5 )。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高脂血症不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